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王占生:控制水污染 地方政府需要改變意識

時間:2007-08-27 08:41

來源:中國水網

評論(

  “大多數水源水都存在一定的問題,有些污染物是控制在一定的標準和要求里頭,但是不斷的在增加。” 清華大學的著名的水質專家王占生教授對中國水網記者說。他說除了高山上的水源、某些地下水那里的水源是合格的,其他都存在問題。
  王教授看到OECD的《中國環境績效評估》結論部分,把稿子放在桌子上說。報告中說近半城市飲用水源不合格,王教授認為說得還是比較婉轉。
  他說一個新型國家人均GDP需要2000-5000美元,才能治理好環境,而中國目前才1000多美元,還遠遠不夠。

污染總量沒有控制住

  他說我國有些經濟發達地方的水源是絕對不合格,像上海黃浦江的水,密云水庫也曾經有過水花。他說甚至密云水庫都會有水花,其他的地方可想而知。不過北京的情況不嚴重,通過自來水公司采取措施處理,就解決了問題。
  他說只有高山上的水源,某些地下水沒有被污染,這些水源才是合格的。地表水都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工業廢水的排放,相當多的城市污水都沒有處理,農村的污染根本沒有人去管,這些都形成了面污染。為什么目前環境總是出問題,就是出問題地方的污染總量已經超出了自凈能力。
例如太湖原來很大,但是一搞工業就不行了,污染的集中導致了問題的出現。無錫的村莊變成鄉鎮,很多鎮上也都有污水處理廠。污水廠的水也要排放到江湖中,大家不要認為污水廠處理過的水就好,它還是比湖水、河水的水質要壞。這些水要用湖水和河水來稀釋,水的總的質量就要減低。這也是污染總量沒有得到控制。
  從總量來講,還是有污染的。濃度達標的不妥之處就不能控制總量污染。老例如在某個地方建設一個工廠,該廠的污水排放達到了合格的標準,但是要排放到河水或者江湖水中,這些水體的水質還是差于地表水。假設該地有100個工廠,并且每個工廠的污水排放都合格,但是該地區的總量污染越來越大。
  現在國家首先要控制總量,總量控制,然后才能環境變好。光是濃度控制不行的。每個工廠處理里的濃度都達標了,排放也都達標,他們還是要污染的。尤其有些工廠他們的污染排放標準很低,像造紙廠等。
  如果需要環境有所改進,就只能消減污染總量,國家可以實施排污權的交易等辦法。國家控制不能再有新的污染,老工廠提高自己的污水排放標準,減少自己的污染排放,把節省出來的部分賣給新建設的工廠或者企業。達標后的污水可以排放,例如一個企業有1000噸的排污權。該企業提高了污水處理能力,就能節省500噸的污水排放權。當一些新企業建立后,因為他們的污水處理能力有限,該企業就可以把500噸賣給新企業。
  假設排污權可以交易,很多企業在提高排污能力方面就有了動力。進而從大的范圍內,污染總量就能控制住。這樣新工廠只有買了這個權限后,如果新企業的污水排放不達標,就能使用購買的權限。老企業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新的企業要購買自己的排污權。這樣能控制住總量,保證不會有污染總量的增長。

地方政府需要轉變觀念

  王教授對中國水網記者說,變壞容易變好難!大自然已經開始來懲罰我們的錯誤,環境破壞的太嚴重。他說水質要恢復并達到過去的那種狀態,需要20年到30年,甚至用50年都是有可能。他指出即使把污染源截斷,但是江、湖里的污泥等也很難處理,地泥清理后生態也不一定平衡,很多水生物的生長,水生動物的恢復等也是需要一段時間。專家的看法這點上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在不久前采訪中劉文君教授也說到了這一點。
  王教授給記者舉例說明了這一點。他說日本的琵琶湖花了25年才好轉,用掉相當于1000億人民幣的資金,但是該湖的體積僅是中國太湖的四分之一;英國用了50年治理泰晤士河,花了3000億的人民幣。在考察泰晤士河的人中還發現水體有點發紅。
  國家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說過國家不能因為污染就不發展經濟,但是環境污染是不能容忍的。中央和地方都需要拿錢出來治理,如果拿不出來,污染是還要留下來的。王教授說西部開發必然有污染,等開發后再去治理,那要等多久大家都還不知道。
  中央政府已經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但是地方政府還沒有這個意識。他們還在盲目追求GDP,環保還總是放在第二位。中央抓緊點,他們就做一點。一屆騙一屆,地方政府給上級假數據,例如你要數據給數據,你要成績給成績。
  地方政府沒有真正重視環保也有原因,現在地方政府還是矛盾的。假設地方政府提出的要求過高,那企業還能不能引進得來。因為外資引進中,它們只有在比國外寬松的條件下才會愿意投資。你要求過高,外資就愿意不進來。而對于中國企業,政府對他們要求高,企業掙不到錢就搬遷,搬到上游去污染。王教授說他們就是饑不擇食,很多污染就是從市區到郊區到落后地區,這是體制的問題。
  中央也提出了對地方政府的政績要有全面考核,環保也是一個重要的目標。王教授說地方政府真正意義上的轉變是需要一個過程。經濟不發展到一定的程度,還要以經濟發展為主。他說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定會有污染,可以有小污染,只要大污染不要出現,就需要控制。但是一有錢就治理污染,這樣及時地來解決污染問題,但是中國目前還做不到。
  現在還在單純追求GDP,大量引進工業,做不到總量控制。必然要有更多的污染。例如長江,局部地區有所好轉,但是整體上還在污染。
  王教授說環保總局也提出過控制污染總量,但是執行不起來。目前,就連濃度控制都很難。企業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很多企業就是打游擊戰一樣,你來檢查我達標,你不檢查我不處理或者少處理。

嚴格執法也是關鍵

  王教授告訴水網記者了他印象中比較深刻的一個案例。他說他到一家很有名的國企去看該企業的排污處理,當時負責人告訴他說是滿負荷的處理排污。但是王教授還是一眼就看出不對勁的地方,他說沉淀池的水滴滴啦啦。第二天他去問另一個人時,就知道也僅僅是處理也一半而已。他還說很多企業都有兩套管道來應付環保局安裝自動控制的COD儀。
  這就要求環保嚴格執法,這也是要看地方政府的政績觀念和意識能不能改變。當地的環保局局長抓得太嚴,當地的領導就不愿意。當地政府要引進企業,環保局說不行。那領導就能罷了局長的官,換個“護航的”局長。
  王教授說建議上級派環保官員到地方任職,市領導班子就不能干涉環保局的工作,這樣他們才能嚴格執法。他提到北京、天津和上海他們的紀委書記都是中央指派的,這樣才能好好的治理。他說環保局也應該這樣。
  執法就涉及到環保的權力方面,他指出環保的權力應該大。在流域限批、綠色GDP等事件中,環保局也是無可奈何。王教授說環保的權力要獨立起來,這樣才能做到嚴格執法。
在最后,他提到了公眾的參與也是推進嚴格執法的一部分。他說官員要說老實話,做老實事。“領導在做出承諾后要給老百姓一個交代,如果領導也沒有做到,是不是需要自責呢?”他在提到淮河污染治理時說道。
  他指出經濟的發展必然會帶來污染的增加。如果把這些事實都告訴老百姓,他們也會理解政府的做法,共同監督環境治理。政府需要百姓怎么樣的監督,百姓也能好好的去做。他最后說百姓的參與也要看政府時否承擔的起,現在的政府好像怕群眾,在古代百姓還能擊鼓鳴冤。
(中國水網 杜會嬌)

編輯:全新麗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