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辰在2007水業技術論壇中發言 中國水網資料圖片)
8月4日上午,在2007城市水業技術論壇期間,中國水網記者就污泥問題采訪了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的總工程師張辰。張辰在8月3日下午的“污泥處理處置”環節中曾就“污泥處理處置技術和技術標準”作了精彩發言。本文是其發言內容的補充和延伸。
污泥處置技術百家爭鳴 現狀令人擔憂
隨著我國污水處理廠的大規模建設,對污水處理廠要求越來越高。不光大中城市,小城市及城鎮也開始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談到污泥的問題,張辰感慨萬分。他說,原來污水處理廠的設計和建設階段只是考慮了污泥的外運。但是污水廠實際開始運行,污泥隨之產生,外運時真正的問題出現了。各地便紛紛開始了臨時研究,采取了一些措施。目前,污泥處置中還存在許多問題,甚至不規則隨便亂倒的現象仍非常多。基于此現狀,許多單位開始了相關研究。
在目前階段,各種處理技術都有其利端。只要取得效果,都可以試用。我國的污泥研究現在還處于起步階段,很多是對國外技術的驗證。張辰對中國水網說,他之所以重視污泥的標準及技術規程并在2007水業技術論壇中對此作詳細解讀,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參與其中。大家發揮各自特長,通過實踐和試驗研究,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會逐步形成技術標準和規程。
張辰透露,他曾對長三角地區的污泥處理處置情況做過統計。該地區幾乎所有的污水處理廠污泥只進行了脫水,而且其中60%的污水處理廠脫水污泥還達不到泥質的標準,含水率在80%以上。脫水污泥進行后續處置的,連10%都不到,基本沒有污水處理廠對污泥進行妥善的處置。
污泥相關標準體系有待建立,技術操作規程尚未形成
在2007水業技術論壇中,北京市政院原副總工杭世珺介紹了即將頒布的四項污泥標準,包括:《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 分類》、《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泥質》、《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 園林綠化用泥質》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 混合填埋泥質》。
張辰向中國水網介紹說,在上海一些科研單位的支持下,上海市政院開展了一些試驗研究,經過兩年多的時間完成了污泥分類和園林綠化標準的制定。他坦承,標準制定工作很艱難。一方面是因為缺乏相關經驗,以前所有的設計規范、規程都是經驗的總結。另一方面是因為污水處理廠泥質太復雜,給后續的處理處置帶來很多難度。他主張編制初步的規范并進行試行。他還說,一些企業污泥標準的制定積極性很高。目前,污泥制磚、農用、水泥廠、添加料、火電廠等標準都在研究編制之中。
除了84年農業部編制的《農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標準》之外,污泥處理處置就再沒有其它的標準,張辰對中國水網記者說。當初農用標準編制的背景是因為污泥作為資源要農用。而當初污泥的成分也比較簡單。污水的綜合利用也是一個實例,上海也用過一段時間,剛開始很受農民歡迎,但由于水質的問題逐步不被接受。污泥也是如此。
污泥最有效的處置途徑是填埋,園林綠化是較好的資源化方式
基于我國的實際情況,張辰認為污泥目前最有效的處置途徑是有效進行填埋,不可能都搞干化焚燒。混合填埋泥質標準將率先出臺。
污泥如何資源化利用的方面,他認為農用有一定風險,目前不建議使用。因為城市污水成分太復雜,不光重金屬污染的問題,還含大量未知的有機污染物及微生物等。但是在園林綠化、園林造景和土地改良中污泥會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兩種污泥能源利用途徑的比較
張辰對中國水網說,厭氧消化與干化的組合工藝是比較理想的污泥處理處置方法。通過厭氧消化、好氧堆肥、好氧消化三種工藝使污泥達到穩定化的指標,這一點非常關鍵。污水處理廠產生的大量污泥都進行好氧處理耗能高,不太可能。通過厭氧消化產生的沼氣可以作為能源利用,有兩種途徑,一是可以用來發電,例如青島的沼氣發電代替鼓風機,另一種用于熱鍋爐焚燒產生熱量來干化污泥。考慮到我國電價偏低,特別是部分污水處理廠電價有政策優惠。另外如果沼氣發電來帶動鼓風機,每一步都有效率問題,都有能量損失。但是沼氣焚燒只有一步,能量的損失會少很多。所以他比較主張后一種能源回收途徑,充分利用沼氣來干化污泥。他指出,沼氣干化污泥并不一定要達到30%完全干化的標準,達到園林綠化45%含水率的標準也可以。很多專家也提出,在不同季節產氣量、熱損失都不同,冬季產氣量肯定要低一些。在理論上,這一系統基本可以達到能量的平衡,只實際運行中需要少量補充的天然氣,作為應急備用。
污泥處理處置費用必將納入污水處理費組成
談到污泥處理處置費用的問題,張辰說,其最終肯定要納入污水處理收費中,這是發展趨勢。污水處理只是處理了一半,污泥處理是污水處理的重要部分。污泥處理設備建設投資、折舊,以及運行都要資金。據他介紹,現在還沒有地方將污泥處理成本納入污水處理之中。今年上海本來計劃提升水價,將污泥處理成本納入其中,但是最終由于政策原因沒有實現。
對于污泥處理設施的建設成本,他介紹干化焚燒工藝要占污水處理廠建設成本的50%左右,而普通填埋可能占30%左右,運行成本和建設成本所占的比例基本一致。
張辰還向中國水網透露了上海石洞口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工藝選擇的背景。當初如果全部用進口設備,消化干化和干化焚燒投資基本一樣,加上前期脫水,40萬噸的污水處理廠,要1個億的投資。后來考慮到我國流化床焚燒爐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使用該焚燒爐建設成本下降了2000萬。而且石洞口污泥有部分重金屬超標,如果采用消化干化工藝,會使綜合利用難度增加。
國內水行業技術研發主體缺乏,設計院偏重設計而輕技術。國內設計院是否會像國外大的咨詢公司一樣,進行自主技術研發呢?張辰對中國水網記者說,這應該是設計院的發展方向之一,但是由于體制的原因,短期之內不會有太大的突破。在他本人的極力推動和支持之下,上海市政院成為水行業中為數不多的重視技術研發的設計單位,擁有自己的研究機構,50多位科研人員專門從事技術研發。在此背景之下,上海市政院才出色地完成了相關污泥標準的制定工作,同時,他們還自主開發了適用的計算機模擬技術以及一些專利技術設備等。
張辰笑言,因為目前我國污泥問題非常突出,他比較關注也經常講污泥的處理處置,所以很多人都認為他是污泥方面的專家,其實他的老本行是污水處理,他下一個關注點將是污水處理廠的升級改造。(中國水網 武紅霞)
附:張辰簡介
編輯:武紅霞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