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新質生產力首入政府工作報告,行業聚焦智能化與產品化
新質生產力無疑是2024年的一大熱詞。
這一年,新質生產力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政府工作報告把“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章節列在首位。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作出部署。
2024年7月,在《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的說明中,總書記強調:“決定稿對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作出部署。”而這一部署具體體現在“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方面。至此,新質生產力實現了從概念提出到黨中央頂層設計擘畫的落地。
圍繞新質生產力,聚焦人工智能這一新興技術,“2024(第二十二屆)水業戰略論壇”也展開了行業間的大討論,探討人工智能與新質生產力的深度融合以及如何為環境產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E20環境平臺研究院院長傅濤認為,產業重構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推動因素就是新質生產力,人工智能本身就是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不是認知帶來的進步,而是源于還原能力。人工智能正在改變所有行業,也將改變環境產業。
環境產業的未來應該是高質量發展背景之下的產業化,就是智能化和標準化雙輪驅動下的產品化。
如果環境產業未能完成產品化的必修課,那么在未來的產業重構中,可能將無法占據應有的位置。環境產業可能會被邊緣化,變成環境事業或環境行業的一部分,但不再是作為一個獨立的產業形態存在。
對于環境產業來說,未來五年之內,沒有其他選擇,只有經歷產品化的錘煉。這不僅是產業的自我提升,更是一次自我革命。
圍繞這個方向,E20總結了行業走上產業化的“一體兩翼”路徑,即以產品化為體,以標準化和智能為翼的高質量進階之路。2024年,E20在新的辦公場地特別設立兩山科匯館產品中心,致力打造“智能產品的場景與未來”。
產品化以后的智能才真正有力量。未來生態文明的“椅子”中有沒有環境產業的一席之地,決定于環境產業有沒有智能化工具,有沒有把“智能+”作為底盤的工具。基于大模型的原生應用,將為產品開發帶來巨大的價值賦能。未來,E20將持續展示行業內智能化產品的創新理念和成果,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相關鏈接:
03 特許經營重磅文件密集來襲,市場更趨規范化
“115號文”之后,2024年,特許經營領域又迎來了一系列重磅文件的發布,進一步規范了特許經營項目的實施,推動特許經營模式全面回歸。
2024年4月8日發布的修訂后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作為新機制實施后的首個制度文件,是特許經營配套制度的關鍵文件。
修訂后的《管理辦法》對標PPP新機制改革要求,進一步明確特許經營項目范圍,禁止地方政府借特許經營名義新設行政許可并收費,杜絕“天價特許經營轉讓費”現象,同時著力解決民營企業入場難的問題,將特許經營最長期限延長到40年,明確特許經營者改善經營管理和改進技術獲得的收益歸其所有。修訂后的《管理辦法》有利于以更高質量的市場機制、更高水平的特許經營管理來激發經營主體的新動能,為PPP新階段的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