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中國環保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需根據不同國家的國情、制度及決策機制等,探索不同合作模式和戰略,既要推動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也要滿足當地綠色低碳發展要求,同時兼顧合作方自身的發展需求,從而實現真正的多贏。
然而,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風順。中國天楹黨委書記、總裁曹德標在“2024固廢戰略論壇”上坦言,在海外業務布局中,由于各個國家政治經濟環境的不同,會給項目推進帶來很多不確定性。
清氣團創始人晏磊針對垃圾焚燒領域的出海,在論壇上也談到,判定一個國家能否將垃圾焚燒立為國策的要素,應該綜合評估該國的人口密度增長率、產業結構變化水平、地形和聚落形態和政治歷史特性。
因此,中國企業“出?!鲍@得成功的背后往往是獨特的經營思路與戰略。在出海過程中,企業也應該具備及時退出的能力。比如作為出海的先行者,首創環保在收益頗豐的情況下,2024年成功出售新加坡ECO公司,2022年成功退出新西蘭固廢項目,是中國環境產業成功“走出去”的縮影。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總工程師徐海云認為,鑒于一些發展中國家目前的支付制度和能力還較為薄弱,中國企業承擔投資運營工作可能并不現實。相比之下,提供裝備銷售和工程建設技術服務則可能更為適宜,因為這樣可以避免長期的財務負擔和運營風險。
出海過程中,除了對標國家宏觀環境的分析,企業自身能力的建設也非常重要。
首創環??偨浝砝罘┰凇?024固廢戰略論壇上”指出,企業文化、管理模式與全球視野下的政治敏銳度,是企業邁向國際舞臺的三大核心支柱。于企業出海而言,資產的跨境布局固然關鍵,但更為要緊的,是讓思維的創新性、視野的前瞻性、胸懷的開放性以及格局的宏大性,穩穩站在世界的前列。
傅濤指出,走出去的核心商業形態是產品輸出,投資運營模式的出海需配套模式咨詢輸出。E20就可以憑借自己的專業咨詢優勢,行業資源整合優勢,國家智庫身份優勢為出海企業做好出海顧問,助力行業跨海啟航。
不出海,就出局。轟轟烈烈的出海潮已經拉開帷幕,你們做好準備了嗎?
相關鏈接:
李強總理和越南總理出席中越企業家座談會,中國天楹等13家中國企業參加
徐海云:出海低支付能力國家,投資運營比設備、技術服務輸出的風險大
06 存量資產收并購大幅增長,行業整合洗牌加速
2024年,如果問起環保行業最受矚目的大動作,許多人都會想到瀚藍環境與粵豐環保的并購。
事實上,2024年,放眼整個資本市場,由于國內IPO的收緊,在新“國九條”“并購六條”等政策的推動下,并購重組市場卻迎來大幅增長。
許多頭部企業將并購視為快速實現資源整合的抓手。通過資本市場的支持,這些企業不僅擴大了市場份額,還補齊了產業鏈短板。
泰達股份對廣東潤電環保的收購,便是一個鮮明的例子。這一交易讓泰達股份在生物質能領域建立了全面的競爭優勢,同時提高了上下游資源的整合效率。泰達股份通過收購廣東潤電環保,構建了生物質熱電聯產的一體化模式。
2024年,軍信股份收購仁和環境的案例,也是縱向整合趨勢的典型。這一收購幫助軍信股份延伸了固廢處理產業鏈,將垃圾中轉、綜合處理等環節納入其業務版圖,形成高效運轉的閉環系統。
橫向并購亦成為企業在市場中脫穎而出的重要手段,橫向并購強調規模效應,企業可以通過集中資源、降低成本實現利潤。以山高環能為例,2024年其通過收購株洲瑞賽爾環保科技、鄭州綠源(擬),強化了在餐廚垃圾處理領域的布局。而瀚藍環境與粵豐環保正在推進的并購動作,也展示了很好的協同效應,不僅體現在運營效率的提升上,還在技術共享和市場布局中展現出深遠影響。更深層次來看,它標志著行業從擴張到整合的轉型升級。
在“2024(第十八屆)固廢戰略論壇”上,瀚藍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金鐸就曾表示,行業存量整合時代必然來臨。環保行業從工程時代到運營時代轉換的過程必然伴隨著存量的整合,這是新的十年一定會出現的新變化。過去在工程時代,企業更關注市場端的攻城略地,但現在要更加注重區域協同,通過精耕細作,將實現從追求項目數量最大化到追求項目價值最大化的轉變。
2024年,引起行業普遍關注的重大出售并購事件,還有聚焦核心主業的首創環保31.99億出售新加坡子公司ECO;引進優質可靠的戰略投資者的深能環保擬超30億的增資擴股;國禎集團8.66億出讓全部股權退出節能國禎;以及撤回IPO,轉道并購重組成為標的企業的筠誠和瑞;以及引起市場熱議的國中水務跨界控股昔日“果汁大王”北京匯源等等。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