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不少貧困地區由于財力薄弱,民生水利工程建設難、管護難,無法發揮長期效益。在精準扶貧中,重慶堅持差異化扶持,建立貧困地區水利投資傾斜機制,加速緩解制約貧困縣發展的“水瓶頸”。
“云陽是財政窮縣,不少民生水利項目基層‘投不起’。在扶貧幫困中,重慶堅持傾斜性幫扶原則。以人飲安全為例,中央、市級投入標準達到729元/人,比非貧困地區高出近一倍,緩解了基層籌資壓力。”云陽縣水務局局長鄒永佩說,正是有了水利扶貧傾斜,“十二五”期間云陽縣新建了20多個標準化水廠,使40多萬農村群眾告別了找水、挑水,飲用不安全水的歷史。
不僅是人飲安全工程,在骨干性水源工程投入上,差異化扶持效果同樣明顯。云陽縣城人口接近30萬,長期以來縣城供水都需從長江提水,供水成本高昂,而且缺乏后備水源。按照扶貧優先的原則,水利部門優先審批、優先投資建設了云陽梅峰、青紗兩座水庫,其中中央投資超過4億元,保障了云陽縣城供水安全。
地處武陵山特困地區的重慶武隆縣,旅游資源豐富,但其核心景區仙女山長期水源短缺、發展受限。武隆縣水務局局長呂勁松介紹,按照“以水定城”的原則,依托水利扶貧,縣里投資2億元多元興建了一座骨干水庫,緩解用水難題,激活了仙女山旅游活力。在夏季避暑高峰期,仙女山旅游接待量日均能超過10萬人,“一座水庫釋放了一座金山”,效益顯著。目前武隆縣還在同步推進3座水庫建設,繼續為仙女山旅游業發展進行配套,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用水需求。
編輯:曲宏斌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