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水污染防治,許多預測又在幾大領域、多少萬億投資上做文章,力圖吸引業內業外眼球。其實GDP都破7了,陳吉寧部長“大治理不是幾萬億”的名言也早已傳遍大江南北了。為什么看戲仍要看熱鬧呢?就不能看點門道?
水污染防治的新門道歸納起來有十個看點:質量掛帥、環評導向、規劃落地、排污許可、產業低碳、源頭突破、面源上位、大戰黑臭、監督有據、標準回歸。
今日先拋出質量掛帥和環評導向這兩塊磚,期待引出真正的寶玉。
看點一:質量掛帥
中國的環保工作必須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因為環境質量老百姓感覺得到、享受得到,能積聚人心產生力量。一段時間,把提高環境質量的手段作為核心,與各省市領導簽訂的目標責任狀是排污總量的消減率。用全國一刀切排污總量指標分配代替了各領導責任區的環境質量改善要求,實際上是用手段考核替代目標考核,忽視了環境質量改善是個大系統,必須因地制宜、因水而異,改善水環境的手段多多,但掛帥的只能是環境質量。因為環境質量是治污大系統的輸入和歸宿。
說到水污染防治,質量掛帥最大的看點是中央提出的三個最嚴格的制度將開啟改善中國水環境質量的世紀之戰。一是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全國十八億畝耕地提高有機質、減少化肥使用是水體富營養化防治的基礎;二是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制度,全國水資源限制用水總量,提高用水效率,控制納污能力利用,是在水循環過程中體現“節水優先”,實現水量、水質并重;三是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環境保護從控制影響水質的各類源頭、全過程和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來加強環境保護,體現“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為水土兩大領域打造綠色基礎,提供改善環境質量的重點方向、重點區域和生態短板。
這三個最嚴格制度,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的綠色升級,必開新生面。
看點二:環評導向
過去環評在項目環評上花力氣多,重點放在預測項目環境影響的歷時、范圍、強度上,關注“三同時”驗收應采取的各項環保措施,是污染預防的重要抓手。現在要把關注點前移,重點關注戰略環評、規劃環評的導向結論。說了多年的“調結構,轉方式”需要依靠戰略環評和規劃環評,按照綠色發展的要求,對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提出完善建議。因此把落實發展空間布局,控制行業總量,抓好市場準入三個目標作為環評導向的三條紅線,形成一個完整的控制鏈。這是一個歷經試點多年,正待完善的新要求。
目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的戰略環評正進行中,通過環評形成空間、總量、準入三個新的紅線,使污染預防的理念更深的融入發展體系。要看這三大區域發展布局怎樣調整?重點行業如何控制總量?未來的許可證發放怎樣成為市場準入的抓手?請關注戰略環評、規劃環評怎樣起導向作用。
原標題:水污染防治十大看點(一)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