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背景下,一大批受到時代感召,在政府機構、科研院所的知識分子紛紛主動下海創業,泰康人壽董事長兼CEO陳東升也將這個階段下海經商的那群知識分子稱作“92派”。
社會上廣為人知的“92派”創業者是泰康保險陳東升、復星投資郭廣昌、萬通地產馮侖、soho中國潘石屹等人,在環保領域,“92派”群體也成員廣泛,比如桑德集團文一波、國禎環保李煒、中持股份許國棟、金達萊廖志民、高能環境李衛國、巴安水務張春霖、先河環保李玉國、中環環保張伯中、金科環境張慧春、中電環保王政福等均可稱得上是“92派”創業家的代表。
文一波,湖南人湘鄉人,1989年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碩士畢業。1992年,他辭去中國化工部的工作正式下海,1993年創立桑德。(推薦閱讀:文一波:始于環保不止于環保,向往更大的藍海)
文一波在“2018(第十六屆)水業戰略論壇”上發言
他的校友,同樣曾就讀于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系的許國棟,也在同一年辭職創業。他從清華本科畢業后,又考上了北京建工學院的研究生。畢業后留校任教,一干就是6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后,“學校鼓勵大家去做點事情,我的回答就是膽子更大一點,步子更大一點?!彼栽S國棟就成了“92派”的一員。1994年后,他先后創建金源環保和中持公司。(推薦閱讀:中持股份:夢想之旅的邏輯)
與他們同年下海的還有廖志民。廖志民碩士畢業于清華大學的校友,是文一波和許國棟的校友,而且學的也是環境工程。碩士畢業之后,廖志民先后在華東交通大學和南昌市環境保護設計研究所工作了5年,1992年南下深圳,承包了“深圳金達”公司的環境工程部,1993年創辦深圳金達萊。(推薦閱讀:金達萊今日科創板上市?。?/p>
相比前面三位,中環環保張伯中下海稍微晚一點。1995年,從海外留學歸來的他,靠著留學五年間攢下的2萬多美元,與留學生合股,租用商場柜臺開辦電腦城,做IBM、TOSHIBA等幾個一線品牌的安徽總代理。幾年中,把所在商場打造成了合肥地區第一個電腦專業市場,轉而投資實業。2003年,其旗下中辰集團與泰安市政府達成協議成立泰安清源水務公司,投資8000萬元開始了污水處理業務。隨后,壽縣、舒城、全椒等水務公司相繼成立。
1985年大學畢業的敖小強進入北京分析儀器廠,歷任研發部門經理、市場銷售部門經理、分公司經理等,之后辭職,1998年創建雪迪龍。
在這期間,金科環境張慧春也離開了北京市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1994年任中國香港龍裕發展有限公司項目經理;1995年起歷任德和威(DHV)北京代表處副代表、首席代表。從德和威離開后,2004年,他創辦了金科環境。(推薦閱讀:【環境人】張慧春:我做專賣店,不是百貨店)
張慧春在“2018(第十六屆)水業戰略論壇”上發言
相比于上世紀80年代的第一批創業者,“92派”創業者很多都是從體制內出來的公務員(或者在事業單位工作),他們不但學識豐富、眼界開闊,具有足夠的專業技能,創業意識更加主動。而且不同于80年代創業者那種以個體或家庭為主的創業方式,他們更多的團結了外部的資源,很多人都是與同學或朋友合作,采取了相對規范的公司運作方式。他們在體制內積累的資源,很多也都成為其創業過程中的助力因素。
比如國禎環保(上市公司現簡稱為“中節能國禎”)創始人李煒,上個世紀90年代初歷任安徽阜陽電業局局長、合肥供電局局長、安徽省電力局副局長。1992年,他自籌50萬元下海創辦國禎電器。1994年,國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組建成功。1995年,國禎阜陽熱電廠開工建設,李煒進入環保產業。
李玉國曾為河北省質監局下設的計量測試研究所副所長,1996年下海成立先河環保,最初專注于環境監測,現在成為以環境監測、大數據服務、綜合治理為一體的集團化公司。
巴安水務張春霖,1984年畢業后入職上海華東電力設計院,負責引進發電廠設備。1995年下海創業時,就從代理國外的技術和設備起步,1999年創立巴安水處理公司。(推薦閱讀:【對話】巴安水務張春霖:產業資本+金融資本將是環保公司的新模式)
而后來成為中國民營環保企業家旗幟的文一波,在創業初期,一邊以市場化的方式——2000年 “兩會”期間,在《經濟日報》上刊登名為《一個中國公民的環保建議——城市污水的全面解決方案》的整版文字廣告;一邊利用自己曾經體制內身份的便利,寫信給時任北京市代市長劉琪,希望政府能為民營水務企業釋放一些市場窗口。
碧水源文劍平的創業雖然不在這個時期,但因為曾身在體制內,除去時代的因素,他與“92派”的創業者有著諸多的相似性。
文劍平創業前,曾有過比較豐富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經歷,先后擔任過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中心助理研究員,國家科委社會發展司生態環境處副處長,國家科委中國國際科學中心副主任、總工程師兼任中國廢水資源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等職務。1998年辭去公職赴澳攻讀新南威爾士大學水資源管理博士,2001年讀博后歸國與同學創立碧水源。(推薦閱讀:文劍平:要做有大價值的公司)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