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上內容,不難看出,對于創業者來說,拿準時代發展的脈搏,跟隨時代趨勢,充分利用自己的資源,基本就已經站在了發展的領先位置。
在成功的路上,我們必須要肯定時代的賦能作用,同時也必須承認其工作經歷包括工作單位所給與的經驗積累和資源加持。當然,在這些之外,創業者自身的稟賦不可或缺。比如前面提到的勤苦廢都的精神、敏銳的洞察力、強大的執行力,以及能接受感召的激情與夢想等等,都是他們成功路上的助力因素。
而除去上述,在這些創業家的身上,還有一些其他的東西,值得進一步總結:
一是堅持專業、學以致用。這應該也是他們創業成功的重要原因。
專業給了他們入門的基礎,引導著他們對未來的設想。在47位創業家中,有差不多一半的人畢業于環境工程或相關專業。
以獨到的磁分離技術備受行業稱道的環能德美(上市公司現在簡稱“中建環能”),當前的網站上,仍把其創始人倪明亮大學畢業時入職成都橡樹林能源研究所作為事業的起點;
曾創造傳奇的何巧女畢業于北京林業大學園林系,畢業后進入杭州園林局,亞運會期間隨父進京,打開了新的視野,以銷售盆景和鮮花掙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百萬元;清新環境創始人張開元,自上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開始,就確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從事電力相關事業。后來十多年先后任華北電力試驗研究所電子室副主任、北京市電力工業局團委書記、北京電力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北京華北電力實業總公司副總經理。有了足夠積累后,2001年,他創立清新有限公司,為電廠進行煙氣脫硫脫硝除塵服務。
太和水董事長何文輝,從上海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專業畢業留校任教,期間研發出“食藻蟲引導水下生態修復技術”。有了科研成果,何文輝迫切地希望將技術產業化,作用于實踐,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紙面上。幾經嘗試,他最終選擇自己創業,2005年成立太和水公司,用市場化的方法將產學研結合起來,讓技術真正落地,促進環境改善;博世科創始人王健,外國博士畢業后,以所學創業,上演從學霸成為總裁的故事。
他們的例子也或許說明了:當一個人缺乏創業必須的資金、資源等條件時,擁有專業優勢也就有了自己的倚仗。
二是長期堅持。很多人十多年、幾十年如一日,不管外部是什么樣的變化、誘惑或者挫折,始終堅守著自己選擇的行業和公司,持續深耕和積累。
江蘇維爾利董事長李月中博士畢業后加入德國著名環保公司WWAG,2003年,受公司委派回國籌建子公司。2007年,WWAG對中國市場動搖和退縮,企業遭受很大沖擊。李月中心有不甘,帶領團隊全資買下維爾利。2011年,維爾利于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推薦閱讀:維爾利李月中:打通有機廢棄物資源化通道,未來必將前景光明)
李月中在“2019(第十三屆)固廢戰略論壇”發言
前段時間剛引入葛洲壩生態的博天環境,其帶頭人趙笠鈞,曾是當時最年輕的副處級干部。后轉調北京城鄉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其代表參與了與美國美華公司合作創立博天環境。十年之后,大股東美華決定撤資,趙笠鈞帶領團隊以1美元接手了美方的股份,帶領博天二次創業。期間收獲各種關注,也遭遇了不少磨難,甚至上市也是一波三折,但最終堅持下來,2017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并挺進中國水業年度十大影響力企業榜單。在PPP熱潮之中,博天也沒能避免資金困境,數次尋求對外合作而未成,最終攜手葛洲壩生態和中國能建集團,也算是很好的結果。(推薦閱讀:博天環境引入葛洲壩生態,實際控制人擬變更為國務院國資委)
趙笠鈞在“2018(第十六屆)水業戰略論壇”上發言
鐵漢生態(上市公司現簡稱為“節能鐵漢”)創始人劉水在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自然地理專業畢業后順利成為一名公務員。但時隔不久,劉水毅然決定辭職下海創業,投身內心向往但當時非常冷門的生態修復行業。期間,他開過小貨車,做過包工頭,也在投資公司工作過,更在貴州綠之夢草坪工程、深圳市闖旗草業工作這樣的單位呆過。中間創業也失敗過,但他一直沒有放棄心中的生態修復之夢——2001年,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后,劉水攜與人合作創立了深圳市鐵漢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十年后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
倍杰特董事長權秋紅,因為不甘于國企電廠的工作,1996年,聽聞香港某公司與鄭州熱電廠合辦的鄭州半島明遠水處理公司欲招聘一位合資公司的港方代表,她毅然參與,打敗了眾多競爭者,成為公司的副總經理,踏入了完全陌生的水處理領域。4年后,她在此工作的基礎上,創辦了鄭州大河水處理有限公司。不想后來合伙人鄭州大河總經理突然提出“分家”,不僅帶走了公司的數名骨干,還搶注了鄭州大河公司4年里開發的膜清洗、阻垢藥劑等招牌產品及商標,留下了一些債務。面對如此打擊,權秋紅也曾“借酒消愁”,甚至一度有過輕生的念頭。但痛定思痛,她最終選擇了堅守。2004年權秋紅毅然北上,在北京創立倍杰特,十幾年間帶領其發展成為工業水處理領域的領先者。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