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3月14日,中持水務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交所敲鐘上市。中持股份創設于2009年12月31日,是一家主要面向中小城市、工業園區及工業客戶,以水務、污水及其伴生的污泥治理設施的投資運營、系統集成、受托管理、技術服務為核心的綜合水務服務商。2015年4月首次報送招股說明書,2017年1月20日首發獲通過。
3月14日,中持水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中持股份;股票代碼:603903)正式在上交所敲鐘上市。
中持股份創設于2009年12月31日,2015年4月首次報送招股說明書,2017年1月20日首發獲通過,以7年2個月時間成功實現上市。
中持股份之所以能在這樣不算太長的時間里上市,與其明星團隊密不可分。公司核心團隊成員,大都已在環保領域奮斗20年以上,所以公司堪稱是“生而精彩”。
公司董事長許國棟1992年離開高校,投身于環境治理,創立了業內知名的環保公司建工金源,從污水處理起步,預判、涉獵了多個細分領域,贏得了環保領域江湖地位,并為行業輸送大量人才——這大概與他本人愛才、愿意成就別人的性格有關。
之后,許國棟帶著闖蕩多年的團隊二次創業。中持股份的高管團隊:邵凱、張翼飛、朱向東、王志立、孫召強等,也都是從業多年的環保行業精英,在市場、技術領域成績卓著,參與實現了污水治理市場里的多個第一:全國第一個外資BOT污水處理廠項目,全國第一個污水處理委托運營服務項目等等。由此組成的最有效的創業搭檔,不僅具有遠見卓識,還有開創一番事業的不凡膽略。對環保行業的熟悉和熱愛,創業的激情,再加上難得的沉穩和理性,是中持團隊的顯著特點,也是獲得各方認可的先決條件。
正因為如此,中持股份的團隊在最初階段就被客戶信任,同時被資本看好,獲得了啟明、紅杉、北極光等創投機構的支持。
此次中持水務股份有限公司將自己的股票簡稱確定為“中持股份”,而不是中持水務,表明了自己在環境產業價值鏈上的位置,并非傳統意義上的水務。
中持股份早早地將自己的主戰場放在了中國廣大的中小城市。
對此,許國棟說:“首先是因為中國環保產業的增量基本都在中小城市,是產業真正的富礦和未來;其次是如果想長期伴隨客戶提供綜合服務的話,中小城市不像大城市條塊分割得那么厲害,從而能做出更好的服務。”事實上也正是如此,大多數有所作為的環保公司并未固守或將自己的業務收縮在大城市。
根據《中國中小城市綠皮書2015》,全國共有中小城市2816個,廣義中小城市經濟總量達53.91萬億元,占全國經濟總量的84.7%。中小城市是中國城市化的主體,工業化、城市化速度遠遠超過大城市。與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的環境問題綜合、復雜,難度較大;人才匱乏,環境規劃建設技術隨意性大。中小城市管理者因此面臨著更大的環境壓力,面臨著上級主管部門日益嚴格的監管、環保覺醒后帶來的公眾壓力,與之對應的現實卻是捉襟見肘的政策手段、技術和人才儲備。
中持股份團隊從金源時代到中持時代,就一直持續思考、貼身服務于中小城市客戶,堅持“在服務中成長,和客戶共創價值”,增強客戶粘性,使得雙方之間保持著長期的連接。“中資產,重服務,區域經營”的發展戰略已在多地開花結果。
在對產業發展趨勢和客戶的需求動向具有深刻理解和判斷的基礎上,許國棟參與了行業里程碑事件——建設中國城市污水處理概念廠,并在概念廠的實踐過程中,擴展出“城鄉生態綜合體”理念。
生態綜合體是環境大建設時代對環境問題的系統全面的解決方案,在城市的近郊,有污水處理廠、有機質處理中心、秸稈處理中心、糞便處理中心等等不同的環境基礎設施,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需要農業、景觀和其他方面在綜合體中來幫助解決的,而不是像以往一樣孤立地解決環境問題。
對于上市后的未來發展,許國棟說,公司正在構建的以污水處理概念廠為引領的城鄉生態綜合體,是在環境大建設時期,針對中小城市客戶打造的綜合性服務產品。另外,中持股份已經在傳統業務發展基礎上,布局了很多技術產品,投資參股了一些優秀公司。
從污水處理開始到整體環境再造,再到近郊升級開發,這是中持股份未來服務的大方向。這也與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指導思想一致,產業界的實踐正是落地國家政策的基礎。市場就在那里,作為一個持續為中小城市的環境治理服務了20多年的團隊,其勾畫的藍圖,值得期待。
在即將于本月23-24日召開的2017(第十五屆)水業戰略論壇上,中持股份董事總經理邵凱將以《環境大建設時代的思考與實踐》為題發表演講,與參會各方共享中持股份在環境領域的戰略思考。這將是中持股份自主板上市后首次闡述企業的發展理念。
2017(第十五屆)水業戰略論壇報名電話:15101134489(田女士)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