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詢過后不久,江南水務便如愿收到了中國證監會核準通過的批復。這意味著資本市場肯定了公司未來持續盈利增長的能力和將供水服務作為主要方向的發展規劃。江南水務這8 年的努力終于為它帶來了最想要的結果。
上市只是一個新的起點,江南水務也在不斷探索上市之后的路該怎么走?從績效管理到客戶服務,江南水務歷經多年的探索逐漸摸索出了提升之道。聚焦城鄉供水一體化發展,用高標準的村鎮管網建設,標準化的運維管理模式,嚴格的水質監測標準來實現城鄉共飲“一碗放心水”的目標;用心優化服務,以創新的思維對接數字技術,實現了從服務的便捷性到服務內容覆蓋率上的提升,為用戶帶來更加人性化的服務體驗;著力抓好內部管理,借助高效的管理工具提升企業內部管理水平……
江南水務在不斷地嘗試和探索中將“上市”帶來的激勵效果延伸到了企業社會責任、用戶體驗、員工管理等方方面面。無論是客戶服務,還是企業數字化轉型,江南水務的表現都獲得了業內的好評。從籌備到上市,從一家普通的縣域級供水企業到國內首家5A級供水服務標桿企業,江南水務不僅探索出了自身的發展之道,也為業內具備相似條件的供水企業帶來了啟發和思考。傅濤博士曾坦言“那些成功建立服務品牌、不斷提高服務效率、積極進行人才儲備的公司,都有可能追尋江南水務的足跡逐步涉足資本市場。”江南水務成功上市,成為業內翹楚的故事給同行帶來啟發:只有放飛夢想,才能激情飛揚;只有大膽實踐,才能高歌遠行!同時,江南水務的成功上市也帶動了許多供水企業強化對服務質量的重視和對城鄉供水一體化的關注。
同一時期,良好的外部環境和不斷釋放的需求為國內水務企業創造了更多的發展良機,先后有多家優秀的水務企業成功上市、對接資本市場,給我國水務行業的發展插上一雙雙有力的翅膀。
參考資料:
中國水網,江南水務IPO獲批 打造跨流域服務龍頭,2011
中國水網,江南水務上市:新的水企“試金石”,2011
中國水網,江南水務:立足供水,做強做大水務主業,2011
中國水網,江南水務:適時拓展 實現產業鏈延伸,2013
中國水網,供水企業的混改思考:改革是大勢所趨,再難也要爭取,2016
6. 成本公開——第一把打開黑匣子的鑰匙
“砰!”
在某市的聽證會上,一直得不到發言機會的聽證會代表向主持人扔了一個礦泉水瓶,以示抗議。隨之而來的,是人們對于水價調整制度的信任危機。這次的扔水瓶事件就像一個導火索,經過媒體的大肆渲染,再結合前前后后發生的“聽證專業戶”、“無人報名聽證會”等事件,讓人們忍不住思考,我們的水價到底怎么了?為什么水價調整總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
水價對于公眾來說一直是一個敏感的話題,這主要是由于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自來水一直是一種福利型公共產品,從最開始的不收費到之后的象征性收費,再到后來的逐步商品化。為了持續完善我國的供水價格機制,政府印發了一系列的文件,以推動供水價格制定更加科學化、合理化。
調整水價應先讓成本透明化。雖然聽證會給了老百姓一個發聲的平臺,但是一方面聽證會的制度和程序存在不完善,另一方面,雖然老百姓被賦予了參與權,但是知情權卻明顯較弱,更遑論決策權。城市供水價格遵循補償成本、合理收益、節約用水、公平負擔的原則,但是人們對于成本的了解僅限于發言代表在聽證會上的只言片語,根本無法對價格調整方案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與西方的一些發達國家不同,我國水價制定的主體是地方價格主管部門。而在2010年之前,我國并沒有明文規定供水企業需對社會公開供水成本,老百姓看水價調整總有種“霧里看花”的感覺,這也使很多民眾自覺對水價調整產生質疑。
知其然方知其所以然,公共事業的價格僵局亟待打破。為了進一步完善水價形成機制,促進水價調整工作更加規范有序和公開透明,國家發改委于2010年印發了《關于做好城市供水價格調整成本公開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和《城市供水定價成本監審辦法》(發改價格〔2010〕2613號),決定在全國部分城市進行城市供水價格調整成本公開試點。
2012年1月29日,廣州市自來水公司向全社會公開了該市2008年至2010年的供水成本,成為國內第一個嚴格按照國家發改委有關文件要求逐項向社會公開供水成本的特大城市。
成本公開并不是簡單的將供水公司的賬目赤裸裸的擺在陽光下。鑒于我國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供水企業之間的管理水平以及各項技術指標等存在一定差異,想要制定一套全面、科學、合理的成本公開方案并不容易。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傅濤曾在《水價二十講》中提到,成本公開不是一味公開成本細節,更重要的是公開政府、企業和百姓的責任關系。
第一次經歷供水成本公開的廣州市民們也紛紛去官方平臺圍觀,并就此表達自己的看法。雖然整個過程中大家對一些成本有所質疑,但基于公開透明和真誠溝通的基礎,廣州自來水公司還是取得了民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廣州水價調整工作也在成本公開之后,在多方的努力下順利完成。
傅濤認為,成本公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政府、供水企業、公眾三方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成本公開讓水價調整程序不再是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和供水企業的“自說自話”,而是變成了兩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有來有往”,有助于提高水價調整的科學性和透明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根本利益。在一點上,廣州自來水公司為行業開了個好頭。
其實,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老百姓已經形成了“使用者付費”的基本觀念,對于水價而言,公眾最在意的是定價是否合理,自己交的錢是否真真切切的花到了實處。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