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任威立雅水務中國區副總裁的黃曉軍通過中國水網為蘭州項目澄清到:威立雅不是“傻子”,非常清楚蘭州與上海的不同。17.1 億元的投資不僅是單純用于購買水務資產的資金,其中還有部分為增資,投入到項目的長期發展中,為的是保持一個項目的長期良性運作;即使說存在溢價,這個溢價也是合理的,因為威立雅在乎的是“資產包”里的內容,看中的是資產質量和以后的發展空間。
傅濤博士也在“2007城市水業戰略論壇”上分享了對當前城市供水行業改革的看法,提到了供水的改革要注意特許經營模式下產權與經營權的約定,呼吁行業盡快出臺系統的規劃,建立引導行業改革的政策系統。
圖:2007年城市水業戰略論壇傅濤博士分享
2008 年,蘭州計劃調整水價。蘭州威立雅在聽證會上公布的成本監審結果顯示,其實際虧損數達到5484.59萬元,每立方米虧損0.261元。這一數字遭到參加聽證會的代表質疑:“企業每年的折舊費是5000多萬元,光自身折舊費都負擔不起,水企的欠債如此多,又是怎么獲得蘭州30年的供水特許經營權,控制了多個省市的供水企業的?”公眾的質疑以及“外資要挾論”的出現印證了傅濤博士此前表現出的擔心。
無論是何種緣由促成了威立雅2007年的狂飆突進,2008年,威立雅的“蘭州模式”便止步于西安。當時,西安自來水在與威立雅接觸的同時也前往陜西省內和西南省份的一些外資并購水廠考察,發現并購后的經營狀況并不理想。因此,西安自來水拒絕了威立雅的溢價并購提案,成為中國水務企業明確回絕外資并購的首例。
此后,水務行業溢價收購的熱情也逐漸消弭。我國的供水企業也開始了依靠自來水公司本身,走集團化和供排水一體化路徑的國有水務自我改制之路。
然而,這則溢價收購案的“余波”維持了政府、水務行業及公眾對威立雅等外資企業的長期關注。2014 年蘭州城區 “飲用水苯超標”事件再次讓威立雅站上風口浪尖。盡管這場“飲用水苯超標”事件中,蘭州威立雅水務并非唯一的責任方,但公眾對于蘭州威立雅“水務運營監管不力”“管網設備更換檢修不及時”的指責也并非全無道理。
威立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溢價收購案為水業資產溢價轉讓敲響了警鐘——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每一筆資金后面都藏著相應的代價,高溢價的成本無論如何是要收回的。在水業改革整體缺乏高層次的政策引導和重重矛盾之下,部分地方政府有著巨大的融資沖動,過度溢價正是因此而產生,需要引起足夠的警惕。
E20環境平臺一直倡導水務行業改制要走良性健康的改革之路,二十年來始終堅持依靠對行業的細致觀察和專業分析向供水行業傳遞符合時代與國情的聲音,陪伴供水行業發展至今。
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水企改革路漫漫,愿伴君歷踏歌行!
參考資料:
中國水網,威立雅、蘇伊士發展研究(上)(下),2020
中國水網,傅濤:水業資產溢價背后的“十式騰挪”,2007
中國水網,傅濤:再談水業資產溢價的背后,2007
21世紀經濟報,西安“水變”,西安自來水公司反對威立雅收購,2008
新華社,蘭州自來水苯超標事件 20 人被追責,2014
北極星環保網,蘭州水污染事件立案威立雅:不會撤出中國,2015
5. 小城也有大夢想:江南水務的上市之路
2011 年 3 月 17 日,上海市浦東區上交所內,江南水務的負責人拿起手邊的簽字筆,鄭重地在“證券上市協議”文件的末尾簽下名字,江南水務人終于在心中舒了一口氣。江南水務自開始準備上市以來,一路上披荊斬棘終于走到了今天。回想一路走來的經歷,每個參加過上市籌備工作的江南水務人都會不由得想起一段“痛并快樂著”的時光,那便是為中國證監會的電話質詢做準備的那段時間了。
恰逢歲末年初,正是辭舊迎新的時候。江南水務也迎來了一個關于上市的好消息:江南水務剛剛通過中國證監會初審了!然而,當大家還沉浸在興奮中時,一個讓公司頭疼的煩惱卻又接踵而至:中國證監會發來問詢通知,質疑一個縣域級的供水企業如何保持未來持續的增長空間和盈利能力。顯然,想讓資本市場相信一個以供水為主營業務的縣域級供水企業,有足夠的能力“搏擊長空、翱翔藍天”,絕非想象中那么容易。這讓公司陷入新一輪的緊張與焦灼之中。
回顧江南水務從重組改制之時到為A股上市做最后沖刺,漫漫8年間,公司在供水能力、經營管理能力上默默耕耘,成績有目共睹。不僅如此,公司積極嘗試數字化轉型,利用領先技術將產銷差降至6~7%,在全國供水企業中名列前茅。同時,公司也將數字化工具應用于人員的績效管理,促進績效管理的進一步提升。成本管理的優化,績效管理的提升,江南水務實現了三年盈利持續遞增的經營目標,達到了A 股上市的門檻。
此外,公司地處經濟實力雄厚、發展勢頭強勁的蘇南地區,擁有良好的區位優勢。生產經營活動的增加和外來人口的遷入必將大幅帶動用水量的增長。但江南水務并未止步于借助區位優勢謀求發展,同時它也將目光投向了廣闊的農村市場,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這一前瞻性的舉措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自身的實力加上未來可期的發展前景,江南水務已然擁有了IPO的“入場資格”,只是如何把這個“入場資格”轉變成證監會認可的“通行證”呢?
于是,上市籌備小組與中國水網取得聯系,希望可以獲得水網的幫助。中國水網自成立以來,一直關注我國供水行業的健康發展,幫助供水企業解決改革發展道路上的難題。在了解江南水務的情況后,中國水網從行業視角提出建議,助力江南水務更加清晰地發現、提煉自身的優勢與價值,明確了以供水服務為首要競爭力的未來發展方向,推動公司商業模式升級。除此之外,水網也借助自身平臺優勢“牽線搭橋”,幫助江南水務找到優質的供應商,以強化其在服務方面的優勢。沿著“立足供水,做強做大水務主業”的戰略規劃,江南水務用一項項清晰的計劃和排期回應了問詢,也將自身優勢更好地展現給了大眾。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