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傅濤曾在《中國環境產業》說過:縱觀數十年的發展與升級,環境產業就像一個偉大的傳奇。公認有極大的前景,卻從來沒有真正壯大。如供水、城鎮污水、污泥等等不同的細分領域,在產業大勢的沉浮之中,也都有著自己獨特邏輯和發展故事。E20環境平臺特別挑選部分領域,結合產業脈絡,講述領域發展以及代表企業的故事,透視產業規律。本期特別刊發城鎮供水領域觀察,供大家參考。本文分為兩個部分,本篇為下半部分,(上半部分→供水歷史鉤沉:外資入華掀波浪 水業市場化大幕拉開)。
目錄
序(1998以前):一石激起千層浪
1. 外資入華記
第一階段(1998-2003):大幕拉開,風景這邊獨好?
2. 澳門自來水:特許經營的“完美答卷”
3. 長沙自來水:廠網分離“急剎車”
第二階段(2003-2016):改革之路漫漫,企業上下求索
4. 蘭州威立雅:溢價收購的巔峰論戰
5. 小城也有大夢想:江南水務的上市之路
6. 成本公開——第一把打開黑匣子的鑰匙
7. 珠海水控:一步一腳印,數年一盤棋
第三階段(2017-):回望來時路,守初心,方能行更遠
8. 小白熱線的“N次進化”
9. 福州自來水:啃下“二供”這塊硬骨頭
第二階段(2003-2016):改革之路漫漫,企業上下求索
本章序:伴隨著中國水業市場的改革深化,外資水務企業憑借自身的資金實力、技術和管理優勢在中國獲得了大量的水務項目。天津、上海浦東、重慶、深圳、海口……外資頻頻出手,拿下一城又一城,引起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思考,甚至警惕。2007年蘭州威立雅事件將外資溢價收購水務資產推向了輿論的頂峰,此后,外資水務企業逐漸減緩了在中國水業市場“跑馬圈地”的速度,有的甚至開始慢慢退出供水領域。然而,供水行業探索改革的步伐從來沒有停歇,產權、體制、效率、融資、價格、擴張……供水行業經歷了許多具有代表性的改革事件,既取得了積極的成效,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也走過彎路,遭遇過盲目行為帶來的慘痛教訓。爭議仍在繼續,改革仍在進行,吾輩上下求索。
4. 蘭州威立雅:溢價收購的巔峰論戰
2011 年 10 月 27 日,一位家住上海浦東區的網民C在天涯論壇上的市民呼聲板塊發布了一則題目為《浦東威立雅自來水有限公司你憑什么這么牛?》的帖子,帖文中講述了自己與自來水公司之間由多收水費問題導致的一場“拉鋸戰”。評論區里網民熱議紛紛,有人分享了自己和樓主類似的遭遇;有人幫樓主分析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有人為樓主出謀劃策,尋找解決的方法……然而,在這則原意僅為“吐槽+求助”的帖文評論區里的跟帖后續逐漸演變成了對供水企業,乃至對外資參與國內供水經營行為的“討伐”。
評論區的討論進行到 2014 年 8 月,一位網友提到“看看蘭州就知道為什么牛了吧”。這一評論讓人不由得想起 2007 年新年伊始,威立雅在蘭州完成的一項出資高達 17.1 億元的收購案……
威立雅水務早在上世紀 80 年代就已進入中國市場,迄今為止在中國大陸和港澳臺地區近 40 個城市擁有超 80 個項目。蘭州的收購案之所以引起廣泛關注的原因,不僅僅在于以 17.1 億元的收購價格換取僅 45%的股權這一情況在當時實屬罕見,尤其是對一個體量不算大的西北邊陲地區的城市而言;更重要的原因是威立雅 17.1 億元的收購價高出同時參加競標的兩家國內城市水業中最富經驗的投資機構的出價總和的兩倍多(同時參加競標的中法水務與首創水務報價分別為4.5億和2.8億)!
2002 至2007 年間威立雅收購國內供水集團的風頭正勁,對國內供水企業的收購行動“橫掃”華東、華南、西南地區直轄市及省會城市。然而,這一不惜“一擲千金”只為拿下蘭州的城市供水服務項目的行為,從外人的角度來看,似乎不像是一個擁有百年經驗的國際水業投資機構會做的決定。
曾有業內人士為威立雅蘭州項目的“資產包”算過一筆賬,結果卻將大家的關注引到了“溢價收購”行為的另一面。以蘭州當時的日供水量和水價來計算,蘭州水務的年收入也只有2.7億元人民幣,一段時間內很難收回17.1億元的成本。不僅如此,蘭州自來水廠當時還背負著11 億元的貸款和 6.19 億元的債務。因此,不少人懷疑威立雅在交易中還預留了其他轉移成本的通路;甚至連當時蘭州供水集團的高層也表示:“招標時,我們都不敢相信這一報價。我們做過估算,按照現在的水價和供水狀況,30年內威立雅很難收回其投資。”
時任清華水業研究政策中心主任傅濤博士曾在中國水網上發文《水業資產溢價背后的“十式騰挪”》指出:自 2002 年以來水業資產改革中的溢價風潮突顯,此番蘭州供水集團股權轉讓價格的走高必會引起一些地方政府對大量“無本”現金的悸動,使一批進入正常程序的改革項目受到波及。傅濤博士還在文章中預測以單元服務形成的資產溢價轉讓,溢價的越高服務價格就越高。同時,傅濤博士強調,要警惕單方面放大政府資產實現溢價的表象,否則必然誤導其他沒有經驗的地方政府,迷信招商的資產溢價結果,忽略其中的交換代價。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