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系統治理這一層面,治污不再是單個項目的事情,治理主體所遇到的困難已經遠不止于單點中的設計、建設、資金、技術。“長江大保護”任務之下,行業太需要一個平臺去落實國家政策層面要求,關注省市、部委等各方的管理訴求和利益訴求以獲得更多支持,整合系統機制和服務能力,為系統化治理制定規則,和其他行業進行合作等等。這個平臺需要體現國家意志,需要有高于行業、甚至高于部委的視角。
2018年以來,三峽集團前后簽署了幾十份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快馬加鞭地牽手了一大波新老朋友,努力實現合作、互利與共贏。由于合作企業陣容強大,被行業稱為“三峽集團的豪華朋友圈”。經過數年的積累和梳理,2019年6月5日,長江生態環保產業聯盟宣布成立。聯盟匯集了產業相關的最精銳力量,將多家頭部金融機構、研究機構、咨詢機構、環境企業、建筑公司納入其中,E20作為環境產業的生態平臺和國家智庫,也成為聯盟成員中的一員。
“長江大保護”,資金是基礎。作為“長江大保護”核心的籌資平臺,長江綠色發展投資基金于2019年11月正式成立,這個由國家發改委與三峽集團共同設立的國家級產業投資基金,首期募集資金200億元,未來計劃形成千億級規模;2019年10月,三峽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北控金服(北京)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還聯合成立了“長江綠色發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億元;此外,在長江生態環保產業聯盟中特設“金融專業委員會”,中國農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入列金融專業委員會,為大保護基金提供支持。
在優越基因及行業地位的帶動下,三峽集團與中央部委、地方政府的溝通要更加便捷順暢,為推進區域聯合打下基礎。2018以來,三峽就與長江經濟帶沿岸的湖北、湖南、重慶、宜昌、九江、岳陽、蕪湖等地的地方政府簽署大量合作協議,并與環境部、水利部、發改委、證監會等部門進行了全面溝通及深度合作。
對照“長江生態環境全面改善”的大目標,可以發現,目前當前的水環境治理還有諸多短板需要補齊。管網、截污、污泥、水系生態多樣性營造等等。此外,“共抓大保護”的提出,恰逢環境產業寒冬之際。企業爆雷、項目爛尾的情況并不少見,導致在清舊賬的過程中“次舊賬”的產生。由于涉及空間廣、任務重,在探索長江大保護治理過程中,三峽集團幾乎能夠遇到環境水務企業遇到過的各種痛點。
由于要解決的問題更加系統綜合,三峽也必將面對環境企業未有過的、更接近本質的困難和壓力。包括帶動社會資本,解決資金回報問題;探索流域綜合治理機制,厘清點和面的關系;發揮大業主專業化能力,推進技術的適應性落地等等。
毫無疑問,解決長江經濟帶環境治理問題,需要中國三峽集團、環境技術類公司和重資產公司共同摸索。由此出發,三峽在2019年后,進一步地探索了與行業企業的深度聯合,豪擲逾50億元鋪開了一張壯闊的資本版圖,通過協議轉讓、二級市場吸籌等多種方式,與多家環境企業形成戰略聯盟和利益共同體。
典型包括:納川股份(10.57%)、興蓉環境(5%)、北控水務集團(9.06%)、武漢控股(19.90%)、浦華水務(40%)、國禎環保(11.63%)、旺能環境(2.61%)、洪城水業(4.11%)等。此外,據官網披露,目前三峽集團已對接上游重慶水務、瀘州興瀘水務,中游武漢水務、長沙水業,下游安徽六安水務、江蘇省環保集團、南京水務等15家地方水務平臺,確定8個平臺股權合作方案。截至2019年底,三峽集團已選定20個股權投資項目,總投資額154億元。可以預見,這樣的大手筆還在繼續。
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傅濤曾就此專門撰文,他認為長江大保護不是一家央企能夠獨立完成的,而是需要以政府主導、以企業為主體,公眾共同參與,才能很好完成的任務。
2018年5月,作為我國唯一以節能環保為主業的中央企業,中節能也被中央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確定為“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主體平臺” 以垃圾等固體廢棄物全產業鏈處理為重點,致力于提升長江大保護污染治理水平。
傅濤認為,在過去的幾十年發展中,環境產業誕生了不少大型環保公司,它們在全國范圍內擁有數量龐大的環境項目。不過,這些項目之間只有資本紐帶和微弱的技術支撐,沒有形成強烈的邏輯關系,沒有真正強大的運營平臺,也沒有形成系統。因而從這個角度來講,這些公司還只能說是體量大的小公司。未來期待真正的大公司出現。
而三峽集團和中節能或許就是這樣的大公司。據說很多地方政府已經與三峽集團、中節能集團等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城市特點和問題尋找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而環境產業原來那些領先企業,也將會以合作,甚至競爭的方式,各自進入長江大保護的大海之中。
深度領域觀察系列文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