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傅濤曾在《中國環境產業》說過:縱觀數十年的發展與升級,環境產業就像一個偉大的傳奇。公認有極大的前景,卻從來沒有真正壯大。如供水、城鎮污水、污泥等等不同的細分領域,在產業大勢的沉浮之中,也都有著自己獨特邏輯和發展故事。E20環境平臺特別挑選部分領域,結合產業脈絡,講述領域發展以及代表企業的故事,透視產業規律。本期特別刊發農村污水市場,供大家參考。
目錄
01 寂寞的角落(2011年前)
廖志民的兩個金達萊
富凱迪沃的機會
02 一陣春風(2011-2015)
文一波發現了新藍海
國中水務再一次轉型
合續環境的三大利器
03 愛你想你怨你念你(2015-2018)
首創股份看上了嘉凈和思清源
北控水務:流域帶動村鎮
碧水源在農村市場也有“一招鮮”
央企中車來了:我是一個沒有感情的項目機器
04 萬物生(2018——)
后來者華航環境
有不做農村污水處理市場的環境公司嗎
05結語:不要真的當豬
每一個故事都有開頭,農村污水處理市場的故事又從哪里說起呢?
01 寂寞的角落(2011年前)
距今15年前,在中國大地上,大中城市污水處理率尚不足50%,廣大農村地區就更別提了。無數條河流緩緩流過城市,也流過鄉村,倒映著高樓和樹木的影子,只是漸漸地不復清澈。
當時人們提到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主要還是指化肥使用帶來的面源污染,以及鄉鎮企業、畜禽養殖等帶來的污染。
和環境產業其他細分領域一樣,農村污水處理市場的萌芽離不了政策的驅動。
2005年到2008年間,國務院、當時的建設部、當時的環保部出臺了一些關于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的政策措施,引起了行業對于農村污染問題的關注。
“十一五”期間,國家計劃解決農村1.6億人飲水安全問題,農村污水處理市場容量隨之擴大,為環保企業帶來了一線商機。
2008-2009年,國家對于農村環境治理資金運營方式主要是“以獎促治”,即農村開展整治并達到效果后,中央會以資金進行獎勵。各地農村污水治理項目開始一些初步的探索、試點。
這一時期,參與農村項目的主體多為環保局、水務局、農業局等,一些地方部門通過與高校、研究機構合作,試驗性地采用處理技術。由此,也誕生了多種多樣的農村污水處理技術,人工濕地技術、凈化槽、凈化沼氣池、“泛氧化塘”工藝、“三化池”處理工藝等。一些技術來源于自主研發,也有相當一部分通過國外引進或國內外技術合作的方式落地。
整體而言,這個時期的農村污水處理市場是靜謐的,偶爾有一些市場主體參與,和逐步熱火朝天的市政污水處理市場相比,很不起眼。
農村狀況按照當時市政污水市場的標準評價也許不值一哂,大中城市里紛紛開建10萬噸以上的污水處理廠,BOT模式的開創更是帶來一個加速度。市政污水市場的蛋糕才剛開始切分,而農村污水體量不成規模,費用來源存疑,根本不在大佬們的視野里。2007年,美國漢氏技術有限公司獲得如皋市農村污水BOT項目,這是非常罕見的事。更多的是地方上相關政府部門搞的試點項目,每天的處理量也就幾十噸。
我們看看這一時期,農村污水處理的寂寞角落里發生了哪些故事。
廖志民的兩個金達萊
2004年10月29日,深圳金達萊環保公司的創始人廖志民成立江西金達萊環保研發中心,顧名思義,就是要做些環保技術的研發。誰都沒想到,這個作為子公司的金達萊未來將取代深圳金達萊。
1993年,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環境系的廖志民帶領4名員工開啟環保創業征程,創辦了深圳金達萊環保有限公司。主營工業廢水處理,服務領域包括電子、電鍍、食品加工、印染等行業。
經過15年發展,2008年深圳金達萊營收達到1.7億,凈利潤4426萬,凈資產1.5億,開始謀劃在深交所上市。但卻由于募投資金使用必要性問題,以及收入成本核算的會計制度差異問題,沒有實現IPO。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江西金達萊成立后,不負使命,確實在2008年研發出了一項獨門技術:FMBR (兼氧膜生物反應器技術)技術。這一技術利用一些特殊的復合微生物菌群把污水中的有機物進行高效分解,實現了有機污泥近零排放、污水氣化除磷和同步脫氮等方面的技術突破。具體來說,就是將特性微生物技術與膜分離技術相結合,利用微生物共生原理在兼性厭氧的環境之下篩選出優勢菌群,從而達到日常運行基本不外排有機剩余污泥、同步脫氮除磷的效果。
得益于這一技術創新,金達萊取得了巨大成功,尤其是在村鎮污水處理領域。
它還有另外一個JDL 技術適用于重金屬廢水處理,主要應用于電鍍、線路板、金屬礦開采、冶煉等重金屬廢水處理領域。工業廢水不在本文討論范圍,所以略過不提。
母公司深圳金達萊IPO被否后,廖志民等控股股東先是收購了深圳金達萊持有的江西金達萊股權,又用江西金達萊控股主體收購原兄弟公司,再將深圳金達萊的主要資產轉移至江西金達萊。自此,深圳金達萊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江西金達萊繼續走向資本市場,2014年在新三板正式掛牌,2019年申報科創板。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