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白龍港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裝置建成試運行,10月21日項目正式建成并投入運行。項目建設完成后,上海城投污水處理有限公司負責項目的生產運營。
巧合地是,由上海排水公司負責建設的上海竹園污泥處理工程也在此時宣布開工,這即是當時國內最大的污泥干化焚燒項目,它的建成和落地,也在我國污泥處理處置的歷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兩大工程均是第四個上海市環境保護三年行動計劃的重大項目,但卻分別采用了不同的主流技術路線。
結合白龍港污水處理工藝、污泥類型和污泥特征,白龍港污水廠污泥處理工程選擇了污泥厭氧消化加干化的綜合處理工藝,設計處理規模204噸干污泥/日(實際運行中在180噸以上),對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每天200萬噸污水處理中產生的污泥進行濃縮、消化、脫水和干化。
上海水業熱點論壇期間參觀白龍港項目 中國水網攝于2012年
幾乎和白龍港項目投入運行同期,2011年10月,竹園污泥處理項目開工建設。2013年5月,項目輔助工程土建基本完成。
竹園污泥處理工程工藝流程
和石洞口污泥干化焚燒項目類似,竹園污泥處理工程也是以焚燒為主要的污泥消納方式。采用發達國家已有成熟應用的“干化+焚燒”的污泥處理工藝,整體能耗降低10%。煙氣處理采用靜電除塵器+袋式除塵器+洗滌塔工藝;工程近期建設規模為處理污泥750噸/日(含水率80%)。
竹園污泥處理工程不僅是世界銀行貸款上海城市環境APL二期項目,更是當時國內最大的污泥干化焚燒工程,工程概算總投資約9.3億元,設備投資額占總投資額的比例高達80%以上,核心工藝及設備復雜。當時,國內還缺乏相應的設計和建設經驗。
這些條件因素,都決定了項目招標工作的艱巨。
從2009年6月開始準備招標文件,到2011年5月最終完成合同簽訂,竹園污泥處理工程的整個招標過程耗時近兩年。由業主方、設計院、招標代理及咨詢專家組成的招標工作小組,在兩年的招標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考慮到類似竹園污泥處理工程這樣復雜的工程,最終的詳細設計很大程度上會因承包商各自的技術特點及專業經驗的不同而不同,要求招標人事先準備好詳細、完整和統一的招標技術文本顯得很不現實。經過協商,項目采用了性能招標的總承包模式。
此后,經過詳細策劃并征得世行同意,工程最后決定采用了世行兩階段招標法進行了主體工程的采購工作。
經過嚴苛的招標條件策劃,最終參與投標的投標人均以聯合體形式進行了投標,而組成的形式都為一家國內有集成能力的單位,一家有污泥干化焚燒經驗的單位,一家有能力的土建安裝單位。這種組合形式,大大增強了項目的執行落地效率。
最終,竹園污泥處理工程主體工程由京城環保(原北京機電院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月島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三家單位聯合體中標。
其中,由于京城環保在我國探索污泥處理處置路線的初期,就前瞻性地引進歐美、日本的先進技術,早早擁有了干化、焚燒、生物降解、水熱干化、厭氧產沼、綜合利用等多種技術路線,相對技術更加成熟。成為拿下項目的一個重要砝碼。
2015年6月,由上海城投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城投污水處理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等五家業內權威機構組成的驗收組,在對工程承建效果進行72h性能考核驗收的時候宣布,“項目以遠超預期的表現順利通過考核驗收,實現了項目重要里程碑。”
這個項目讓京城環保在上海名聲大噪。之后,京城環保又相繼參與了上海石洞口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完善工程以及石洞口污水廠污泥處理二期工程。
今年,京城環保又中標了它在上海污泥市場的第四個污泥干化焚燒處理項目,成功簽約上海市青浦污泥干化焚燒項目。
目前,僅在上海地區,由京城環保承建的污泥干化焚燒項目日處理量就達到了2000余噸,占上海市中心城區污泥處理總量的40%。
今天,我們再討論這個項目的意義,恐怕不只在項目本身的落地效果,更重要的是,它讓更多的企業在實踐中脫穎而出,更好地參與到我國污泥處理處置的建設之中。
上海水業熱點論壇期間參觀上海竹園污泥處理項目 中國水網攝于2015年
根據上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關于《中心城區污泥處理處置評估及對策研究》的文件給出的對比數據顯示,2015年上海中心城區的污泥產生量較2012年又有大幅增長。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