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實行立體打造。 著眼城鄉一體、融合發展的新格局,以中心城區為核心,以鄉鎮為鏈接,以村為節點,統籌打造優雅竹城—風情小鎮—美麗鄉村,三級聯動、互促共進,推進城、鎮、村深度融合發展,全面形成眾星捧月、日月交輝的整體態勢。
(二)實施標準化建設,持續提升美麗鄉村品質
有了美麗鄉村建設藍圖后,具體如何操作?如何將紙上的藍圖變為現實?這是美麗鄉村建設需要回應的重要議題。安吉的做法是科學謀劃、通盤考慮,以標準化推進“中國美麗鄉村”建設。
1.構建標準。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安吉努力做到“建有規范、評有標準、管有辦法”,確保整個建設過程協調有序,科學有效,形成“一中心、四個面、三十六個點”為元素的“中國美麗鄉村”標準體系。創設美麗鄉村建設指標體系,對美麗鄉村創建,考核標準一致、獎補標準一致、項目審核一致,做到美麗鄉村創建村村有份,體現了規則公平。通過指令創建與自愿申報相結合的辦法,分步實施,循序漸進,美麗鄉村創建根據每個村的現有基礎和實力,按特色村、重點村、精品村、精品示范村四個階段性創建目標梯度推進,抓點連線擴面,最終達到村村精品。到2018年底,187個行政村和所有規劃保留點全部完成美麗鄉村創建,真正實現100%覆蓋,建成精品示范村44個。
2.均衡推進。 整合涉農資金,加大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向農村傾斜的力度,從根本上改善全縣農村的基礎設施條件。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實現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實施垃圾分類、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等行政村全覆蓋,每個村都建有勞動保障信息平臺,擁有農民廣場、鄉村舞臺、籃球場、健身器材等文體設施。農村聯網公路、城鄉公交、衛生服務、居家養老、學前教育、廣播電視、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等13項公共服務全覆蓋。
3.個性打造。 尊重自然美,充分彰顯生態環境特色,抓自然布局、融自然特色,不搞大拆大建;注重個性美,因地制宜,根據產業、村容村貌、生態特色、人本文化等進行分類打造,全面彰顯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業、一村一韻。注重古跡保留,對當地從古到今內含歷史印記和文化符號的古宅、老街、禮堂、民房等古跡、古建筑予以保留,并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賦予其現代的新內涵。體現傳承出新,91個文化大禮堂和46家農村數字影院在美麗鄉村創建過程中相繼建成,建成1個中心館和36個地域文化展示館,將孝文化、竹文化等,通過多種形式予以展示,并形成了威風鑼鼓、竹葉龍、孝子燈、犟驢子、皮影戲等一大批鄉村特色文藝節目。
4.多元投入。 整合各部門涉農資金及項目,優先安排創建村。截至目前,安吉縣直接用于美麗鄉村建設的財政獎補資金已超20億元。同時引導村集體通過向上爭取、盤活資源等方式加大項目投入,引導農戶通過投工投勞改善居住條件和優化周邊環境。吸引工商資本、民間資本投入效益農業、休閑產業等生態綠色產業,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共撬動各類金融工商資本投入200億元以上。
(三)推進長效管理,持續保持美麗鄉村美麗度
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不能因為創建通過驗收而停止步伐。通過“中國美麗鄉村”建設,村莊面貌煥然一新。良好的環境衛生狀況如何保持,良好的公共基礎設施如何維護?如何長效發揮美麗鄉村建設成果成為新難題。對此,安吉積極采取有效應對措施。
1.健全規章制度。 出臺《中國美麗鄉村長效管理辦法》,通過擴大考核范圍、完善考核機制、加大獎懲力度、創新管理方法等途徑,鞏固擴大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制定美麗鄉村物業管理辦法,設立“美麗鄉村長效物業管理基金”,建立“鄉鎮物業中心”,強化監督考核。將環衛保潔整體打包交由專業物業公司管理,或將部分區塊保潔、綠化養護等項目外包給專業物業公司進行管理。確定每季度最后一月的25日為美麗鄉村文明規勸日,工青婦等各級群團組織廣泛開展“四季美麗”規勸活動,根治“四拋六亂”等有損環境的行為,全面提升城鄉文明水平。
2.加強部門協作。 多個職能部門聯合成立督查考核辦公室,實行月檢查、月巡視、月輪換、月通報和年考核5項工作機制,對全縣各鄉鎮(街道)和行政村(農村社區)實行分片督查,考核涵蓋衛生保潔、公共設施維護、園林綠化養護、生活污水設施管理等方面設定評價標準,考核結果納入對行政村的年度長效管理綜合考核。
3.強化考核獎懲。 實行美麗鄉村警告、降級、摘牌制度,取消美麗鄉村終身制,建立動態評價機制,強化過程監管。截至目前,受到降級和摘牌處理的村累計達到23個。開通美麗鄉村長效管理網絡投訴舉報平臺,開設“美麗安吉找不足”媒體曝光平臺,引導全民參與。
(四)探索村莊經營,積極推進美麗鄉村生態價值轉化
建成的美麗鄉村在實施有效長效運維管理后,建設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持。但鄉村管理上的支出高,政府在長效運維管理上的支持畢竟有限,如何實現鄉村“自我造血”能力,從而使美麗鄉村建設永葆生機和活力?安吉堅持以經營為主引擎,不斷把風景變成產業,將美麗鄉村建設成果轉化為綠色經濟發展的資本。因地制宜開展村莊經營,按照村莊特色對全縣187個行政村進行分類策劃、分類設計、分類建設、分類經營,截至2018年底全縣僅44個精品示范村吸引工商資本項目達252個,投資額233億元。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全國首個全域4A級旅游景區,4A級景區村莊4個,A級景區村莊38個。
1.大力推進休閑旅游產業發展。 通過美麗鄉村建設,涌現出了以高家堂村、魯家村等為代表的一大批美麗鄉村經營典范。以多種模式做好美麗鄉村的經營文章,培育了一批鄉村旅游示范村,如橫山塢村的工業物業模式、魯家村的田園綜合體模式、尚書干村的文化旅游模式、高家堂村的生態旅游模式。同時,還發展提升了570多家精品農家樂、洋家樂和民宿,到2018年底安吉縣休閑旅游業總人次達2504萬,旅游總收入達324.7億元,實現了“綠水青山”的“淌金流銀”。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