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環境產業發展的30多年,無論是點狀治理的1.0時代、以效果為導向的2.0時代,還是以追求系統化服務的3.0時代,都離不開大筆財政資金的支撐。
可伴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地方財政“力不從心”,如何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調統一?如何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環境產業如何找到自身的價值奇點,擺脫困境實現“浴火重生”?在2019(第十七屆)水業戰略論壇”友誼夜話現場,E20環境平臺董事長/首席合伙人、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兩山經濟》作者傅濤,從當前環境產業遇到的困境出發,圍繞這些話題,與中廣核環保產業公司總經理雷霆、億利集團、嶺南生態文旅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嶺南水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閆冠宇、金科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慧春、萬朗水務集團董事長樊雪蓮等發言嘉賓,做了深度探討與交流。
嘉賓合影
從“瘋長”到剎車
回想環境產業十幾年的發展,基本上都是在高歌猛進。而到了2018年,一路飆車的環境產業被踩了“急剎車”。受國家嚴控PPP項目、銀行強監管、宏觀“去杠桿”等多種因素疊加,不少民營上市公司融資受限,資金鏈斷裂,不得不“斷臂求生”將股權賣于國資。
不少專家指出,去年以來,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尤為突出。大型民營環保企業的融資成本普遍上升3個百分點以上,中小型環保企業開始出現融不到錢的情況。
有人將中小環保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歸咎于銀行嫌貧愛富,認為銀行只愿意把錢借給國企、央企、大型企業,不愿意借給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中小企業。
傅濤認為,我們不能怪銀行嫌貧愛富,也不能指望資本講情懷。事實上,資本都是逐利的,希望風險最小且可控,因為他們的錢也不是自己的,而是來自客戶存款、基金和信托。
銀行不愿意向環保民營企業貸款的根本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風險太大。
不僅僅是中小民營企業,傅濤指出,一些環保上市公司也遭遇融資困境,其一,這是由于環境產業自身發展不成熟導致的,對資本市場來說,中國環境產業更像是一個奇葩,它像霧像雨又像風,政策和規則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變化,讓人琢磨不透;其二,我國金融機構的平均貸款期限約為兩年,但環保BOT/PPP項目動輒15年、20年、甚至30周期,拿短期貸款做長線投資,這期間政府支付能力、項目履約風險會讓融資機構“望而卻步”。
不少人將環境產業遇到的困境,歸咎于PPP惹的禍,也有企業會抱怨,之所以一直沉迷在PPP的盛宴中狂歡,是國家政策導向,企業本身或許沒有錯。
其實并非如此,業內人士直言,2018年一些環境企業之所以出現資金鏈斷裂,與企業自身的心態有關,國家政策是一方面,企業過于冒進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不要出了問題總是怪政府。
有的企業在前些年環境產業形勢大好之時,抱著“在資本市場上賺一筆”的心態,為拿項目不計后果,做出了一些超出自身規模和能力的事。也有不少企業敏銳嗅到PPP存在的風險,果斷剎車,不僅資金鏈完好,也取得不錯的業績。
嶺南股份就是其中之一,公司自從上市以來,一直保持營收和凈利潤的持續較快增長。
前不久,嶺南股份發布2018年業績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8.43億元,較上年同期47.79億元,同比增長85.0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79億元,較上年同期5.09億元同比增長52.90%。
為什么業績逐年創新高?嶺南生態文旅股份副董事長閆冠宇表示:這跟公司文化有關系,嶺南股份文化的核心是“務實”,不會不計風險和代價去爭、去搶項目。2015-2016年,PPP興起之時,公司并沒有著急參與,由于摸不透其中的風險,不知道“坑”在哪里;2017年,大家都在跑馬圈地時,嶺南股份慢慢探索其中的“門道”,謹慎參與一些較為規范的、回款條件較好的PPP項目。
嶺南股份將自己定位為城鄉綜合服務運營商,多數情況下,會將園林+文旅+水務+環境修復+設計等各個板塊相互協同,既徹底解決好一個市/縣的環境問題,當好政府的環境管家,也通過不同的商業模式植入,對沖了風險。
閆冠宇補充說,這幾年,嶺南股份沒有走彎路,該做的一定要做,該舍棄也一定要舍棄。
3.0時代呼吁環境系統服務
對于環境產業來講,如今其實是痛苦與快樂并存。
除了融資的痛苦,在傅濤看來,經過30多年的發展,傳統點狀服務正在萎縮,單元治理的1.0時代正在結束,如今很難再找到十萬噸以上的BOT水廠項目,大規模的垃圾焚燒項目也越來越少。
在環保督察的威逼下,以效果為導向的2.0時代早已開啟,如今環境市場正在向系統化服務的3.0時代“馳騁”,市場也在呼吁資金實力強、技術方案優、政府口碑好,關鍵是有效果服務能力的環境系統服務商。
不少先覺者已經洞察到環境市場的走向,除了上述的嶺南股份,中國廣核集團自跨界進軍環境行業以來,瞄準區域環境綜合治理,聚焦水資源供應與水環境治理、廢棄物處理處置、工業園區環境綜合治理等領域,力爭做大環境綜合治理的“全能手”與“多面手”。
兩山經濟夜話現場
在水務環保的市場布局上,中廣核旗下的產業公司也有自己的思考。中廣核環保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雷霆認為,單靠某一個環節單點治理,很難將水環境污染徹底根治,因此公司提出“水循環4.0”概念,通過構建綜合性水務大平臺+智慧水務,實現供排一體、城鄉一體、廠網一體、五水共治,為城市水循環提供系統服務。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