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整個大局就有保障,各項工作都會比較主動。”
20世紀末,作為浙江貧困縣之一的安吉,為脫貧致富走上“工業強縣”之路,盡管經濟在短期內快速增長,順利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但當地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如何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綜合性發展目標,成為擺在安吉面前的一道難題。
2001年,安吉縣確定了“生態立縣”發展戰略,不斷探索以最小的資源環境代價謀求經濟、社會最大限度的發展。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安吉縣余村調研時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下簡稱“兩山”理念)的科學論斷,深刻揭示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堅定了安吉走“生態立縣”發展之路的決心。2008年,安吉以“兩山”理念為指引,開始實施以“中國美麗鄉村”為載體的生態文明建設,圍繞“村村優美、家家創業、處處和諧、人人幸福”的目標,實施了環境提升、產業提升、服務提升、素質提升“四大工程”,從規劃、建設、管理、經營四方面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創新體制機制,激發建設內在動力。經過十余年努力,實現了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雙贏,獲得“聯合國人居獎”,成為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的成功樣板。
通過建設美麗鄉村,安吉走出了一條生態與經濟、農村與城市、農民與市民、農業與非農產業互促共進的發展道路,積累了包括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人民為中心、標準化建設、全域化推進、堅持“一屆接著一屆干”等寶貴經驗,為其他類似資源稟賦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經驗借鑒。
一、背景情況
安吉,地處浙西北,縣域面積1886平方公里,戶籍人口46.8萬人,下轄8鎮3鄉4街道、1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1個省級產業示范區。素有“中國竹鄉”“中國轉椅之鄉”“中國白茶之鄉”等美譽。
在選擇發展道路時,安吉曾走過彎路。20世紀末,作為浙江貧困縣之一的安吉,為脫貧致富走上了“工業強縣”之路,造紙、化工、建材、印染等企業相繼崛起,盡管GDP一路高速增長,但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破壞。2001年,安吉確立了“生態立縣”的發展戰略,下決心改變先破壞后修復的傳統發展模式,開始對新的發展方式進行探索和實踐,并開展了村莊環境整治活動。通過有效整治,安吉的生態環境有了極大的改善,但經濟發展速度還是明顯落后于周邊地區,依然是浙江貧困縣和欠發達縣之一。部分干部群眾對于保護環境還是發展經濟產生了疑惑與爭論。習近平同志在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先后兩次來到安吉調研:2003年4月9日,習近平同志到安吉調研生態建設工作。在聽到安吉實施“生態立縣”戰略時,他指出“對安吉來說,‘生態立縣’是找到了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同志到余村調研民主法治村建設。當聽到村黨支部書記匯報余村通過民主決策關停了污染環境的礦山時,他表揚了余村的做法,認為這是“高明之舉”,并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的兩次調研講話,給安吉走“生態立縣”的道路堅定了信心,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自2008年以來,安吉積極踐行“兩山”理念,以“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為總抓手,勁往一處使,一屆接著一屆干,一張藍圖繪到底,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也把安吉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山區窮縣建設成為聞名遐邇的全國名縣。
二、主要做法
“中國美麗鄉村”建設,是安吉堅持“生態立縣”發展戰略,根據浙江2003年開展的“千萬工程”的工作部署因地制宜開展的一項特色工作。2008年初,安吉縣委縣政府正式提出建設“中國美麗鄉村”的目標,計劃用十年左右時間,把全部行政村建成“村村優美、家家創業、處處和諧、人人幸福”的美麗鄉村。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農村生產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新形勢、新問題,在黨的鄉村振興戰略的引領下,“中國美麗鄉村”建設走向全面綜合系統的升級版,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入手,堅持規劃、建設、管理、經營于一體,注重機制創新,抓住環境治理和產業發展兩個牛鼻子,不斷推動鄉村美起來、富起來、強起來。
(一)堅持規劃引領,精心繪制美麗鄉村藍圖
“中國美麗鄉村”怎么建?實現怎樣的新目標?時間跨度多久?實施步驟如何?這是安吉美麗鄉村建設首要面臨的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安吉在中國美麗鄉村建設中統籌整合縣域美麗資源,既強化規劃統一編制執行,又鼓勵特色化、差異化發展。
1.突出規劃引領。 結合縣域實際、產業規劃、土地規劃和建設規劃,統一整合,堅持不規劃不設計、不設計不施工的原則,始終把高標準、全覆蓋的建設理念融入規劃中,以規劃設計提升建設水平。注重與縣域經濟發展總體規劃、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新農村示范區建設規劃、鄉(鎮)村發展規劃等相對接,先后編制了《安吉縣建設“美麗鄉村”行動綱要》《安吉縣“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等一系列縣域空間規劃和產業布局規劃,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建設規劃體系。
2.注重彰顯特色。 安吉十分注重對特色建筑的保護和地方特色文化內涵的挖掘,并將其與鄉村氛圍很好地結合,貫穿于規劃、設計、建設的各階段。同時按山區、平原、丘陵等不同地理位置和產業布局狀況,將全縣15個鄉鎮和187個行政村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游則游、宜居則居、宜文則文的發展功能,劃分為“一中心五重鎮兩大特色區塊”和40個工業特色村、98個高效農業村、20個休閑產業村、11個綜合發展村和18個城市化建設村,明確發展目標和創建任務。逐鎮逐村編制個性規劃,完善功能集聚,突出個性特色。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