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推動“兩山論”從理念走向實踐為目標,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傅濤編著的《兩山經濟》正式出版發布。他認為兩山經濟正在成長為支撐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柱,而兩山產業也將是生態文明的產業支撐。在創作《兩山經濟》的兩年時間里,E20在近十個城市進行了調研、探索與實踐,走訪考察了百余家企業,收納了以北控集團、億利集團、德華生態、中農國盛等企業項目為代表的兩山案例。
走訪過程中發現,目前僅有小部分企業意識到產業正在升級與轉型,并以兩山實踐為探索方向,尋找生態環境產業的價值奇點,而95%的企業仍停留在末端治理市場。但E20相信兩山時代已經開啟,這是化解經濟與環境矛盾的方向,亦被部分先行企業實踐所證明,相信兩山案例會不斷涌現。
基于此,E20研究院舉辦了以“用兩山理念構建環境企業騰飛的價值奇點”為主題的環境產業戰略沙龍,一方面希望將現有兩山案例在行業內進行經驗推廣,另一方面希望在產業內挖掘更多兩山案例、為環境產業的升級樹立更多標桿的同時,以《兩山經濟》為理念和理論指導,與更多的企業共同攜手深化《兩山經濟》的理論與實踐,為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占據價值奇點是環境產業向兩山產業邁進的創新路徑
沙龍開場,E20環境平臺綠色發展研究中心副經理、高級行業分析師李偉以“環境企業如何構建價值奇點”為主題進行了引導性發言。
李偉
他表示,環境產業如需創造價值,亟待轉型和升級,末端治理的環境產業終將消失于工業綠色化和城市綠色發展,在此基礎上誕生的是兩山產業(創造價值的產業),也是未來的朝陽產業。
《兩山經濟》一書揭示了四大價值規律:協同需求規律、生態供給規律、時空變現規律、循環奇點規律。李偉表示,從花政府錢到為社會創造價值,是環境產業升級的核心問題,也是《兩山經濟》揭示價值規律的初衷。其中,《兩山經濟》中提到的循環奇點規律是在環境產業基礎之上,以企業引領、政府扶持、平臺關注為合作,將優質環境項目打造成兩山實踐的旗幟性動作。因此,打造生態循環的價值奇點需要環境企業、政府、平臺三方的共同努力。
E20環境平臺董事長、首席合伙人/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兩山經濟》作者傅濤表示,隨著需求的不斷釋放,單一要素驅動的時代已經結束,環境產業轉型和升級迫在眉睫。如何升級?探索和應用《兩山經濟》四大價值規律會得到答案。
傅濤
沙龍現場,傅濤對四大價值規律做了闡述和說明。他表示,在工業文明體系中,人類勞動是價值創造的主體;而在生態文明體系中,地球生態的價值占據高位。未來的社會是一個互鏈的社會,價值組合也在發生著變化,價值組成也不可能是簡單的人的勞動,人類勞動更大的價值在于連接自然界中生態循環的價值增量,因此,我們應該用更長的眼光看待價值核算。
傅濤表示,以兩山產業構建價值的奇點就是循環奇點,從而捕獲自然循環與社會循環的增量價值。價值奇點其中一個重要作用是實現終點的廢物與起點的底物的鏈接,環境產業天生是解決廢物的產業,因此最接近兩山產業。
環境產業如何構建價值奇點?傅濤認為這取決于被別人鏈接,還是鏈接別人。
他表示,我們現在對價值的判斷正在發生變化,人通過勞動創造的價值比重在變小,大部分勞動要跟別人進行互換才能實現價值連通,并創造循環和增量價值。
生態文明是建立在工業文明高度發達、萬物互聯、生態和社會循環充分交融的基礎之上,去尋找價值規律的。價值不是簡單的內生生長,內生生長能力強,流轉速度才能非常快,這個變化構成了奇點效應。
工業文明的主邏輯是將價值切割成越來越小的獨立單元,工業經濟價值流的總體是線性的,因此價值傳遞被隔斷。生態文明的價值鏈是聯通的,兩山經濟無疑會成為生態文明社會的支撐,在價值奇點上才能實現生態循環增量價值的捕捉,因此占據價值奇點是環境產業向兩山產業邁進的創新路徑。若想在生態體系中得到良好發展,要更好的設計價值和商業結構,只有形成價值奇點,才能得到政治賦能、產業賦能以及生態賦能,實現跨越式增長和發展。
兩山經濟實踐案例分享:企業應該如何找到價值奇點
接下來,在場兩山企業領頭人分享了各自優秀的兩山經濟實踐案例。
中農國盛:占據“農業+環保”價值奇點,打通污泥可再生循環鏈條
作為“農業+環保”跨界鏈接企業,中農國盛在污泥資源化處理方面無疑成為新時代下兩山企業的代表和典范。中農國盛董事長王建國在沙龍上表示,目前污泥的無害化處理仍面臨巨大缺口,打通資源化通道是污泥處置的根本出路。要想解決污泥的問題,必須走出市政,污泥只有變成可利用的商品,走向市場,由“成本中心”變成“價值中心”,才是真正的資源化。污泥是生態循環鏈中的價值奇點,是“中轉站”,下一站將是農業、能源(沼氣)、建材等領域,整個產業鏈將是一個閉環。
王建國
他表示,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應該遵循“道法自然、生態循環”,要構建物質不斷流動的生態循環體系。民以食為天,食以土為本,萬物土中生,作為污水循環系統末端產品的污泥,最終也要回歸到土壤。中農國盛通過專業技術,從污泥中提取出來活性多肽從而制成的多肽有機肥,對修復土壤和提質增量成效顯著。
王建國介紹,中農國盛作為時代的兩山企業,占據“農業+環保”的循環奇點,打通可再生資源的循環鏈條,并將生態循環、物質循環緊密結合在一起,將循環所產生的價值增量轉化成金山銀山。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