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強化管控措施。印發《全市散煤專項整治實施方案》《關于對市區及周邊重點區域開展燃煤污染綜合整治的通告》,扎實開展燃煤污染綜合整治工作。制定《臨汾市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加強對重點企業秋冬季污染防治措施的監管,完成大氣源清單和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的修訂工作。2017年11月4日至年底,分別啟動藍色預警1次、黃色預警1次、橙色預警5次。2018年以來,分別啟動橙色預警1次、紅色預警1次。2017年12月,環保部解除對臨汾市新增大氣污染物排放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限批。
2018年1-6月臨汾市區環境空氣綜合質量指數為8.71,同比下降10.8%;二級以上天數為51天,同比增加1天;重污染天數19天,同比減少3天。
十一、2015年底,運城市因綜合督查整改不力被環境保護部掛牌督辦;2017年4月,運城河津市又因企業污染突出、違法違規問題處理不到位被環境保護部約談。但運城市對環境保護工作仍重視不夠,現場督察發現,全市部分鋼鐵、焦化企業尚未完成提標改造,平陸、臨猗、永濟等地污水處理廠仍不能正常運行,大量超標污水排入黃河。
整改進展情況:已完成整改。
(一)強化問題整改。針對約談問題,運城河津市集中開展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固廢危廢整治行動、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動、面源污染治理提質行動、企業廠容廠貌清潔整治行動、取締非法違法土小企業等七個專項行動,共查封企業130家,責令整改289家,處罰659萬元,移交司法環境違法案件6起。
(二)加強提標改造。截至2017年底,運城市5家鋼鐵、17家焦化已全部完成提標改造。平陸縣污水處理廠和臨猗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已建成投運,永濟市污水處理廠已完成整治,污水達標排放。
十二、2016年4月,長治市因環境質量惡化、企業違法排污等問題被環境保護部約談,但整改工作推進不力,2017年4月環境保護部再次督查發現,盛泰鋼鐵、祥瑞焦化、長信工業等企業違法排污問題依然突出。
整改進展情況:已完成整改。
(一)依法約談整改。2016年,長治市政府對環保部約談中涉及的6個縣(市、區)和29家企業負責人進行了集中約談警示,長治市環保局對首鋼長鋼、華晟榮煤礦兩家環保不達標企業負責人進行集中約談。長治市環保局對環保部督查發現問題的山西長信工業有限公司(與盛泰鋼鐵為同1家企業)、山西潞安祥瑞焦化有限公司的環境違法行為進行了處罰,并責令限期進行整改。目前,兩家企業已按要求完成整改,經調閱2017年8月以來的在線監測數據,長信鋼鐵未發現企業存在超標情況,祥瑞焦化存在2次超標情況,已進行了處理。
(二)加強環境監管。2017年,長治市加大重點企業執法監管力度,共對699家存在環境問題的企業實施行政處罰7629.411萬元,按日計罰2件、查封扣押117件、限產停產86件、移送公安行政拘留68件、移送環境污染犯罪案件2件。對屯留縣興旺焦化、華誠焦化、郊區昌晉苑3家焦化企業予以停產整治,持續保持環境執法的高壓態勢。
十三、晉城市多家以焦炭為原料的二硫化碳生產企業設施簡陋、污染嚴重,國家產業政策明令應在2015年4月30日前淘汰,但相關企業一直違規生產,安全隱患突出。環境保護部多次督促晉城市加快關停到位,但直到2016年11月被中央媒體曝光,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批示后,才最終關停淘汰。2014年以來晉城市區污水處理廠每天近百噸污泥臨時堆存于自然溝壑當中,環境風險隱患突出,群眾反映強烈,但住建部門一直未予解決。列入2013年環保目標責任書的高平市丹河河西段人工濕地等多個治理項目,督察時仍未完成,導致丹河河西斷面水質逐年下降。
整改進展情況:正在推進整改。
(一)加強巡查。晉城市陽城、陵川兩縣加強對境內已關閉二硫化碳企業的巡查,未發現“死灰復燃”的情況。
(二)消除污泥污染。晉城市對市區污水處理廠臨時堆存的污泥進行了清理,目前污水處理廠污泥由山西百孚百富生物能源有限公司進行無害化處置。
(三)推進項目建設。晉城高平市丹河河西人工濕地工程已完工;目前,高平第二生活污水處理廠建成調試運行;馬村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正在建設;三甲鎮截污工程截污管道主干線已全部貫通,具備通水條件。
(四)強化考核結果運用。晉城市計劃修訂考核評定標準,對年度環保目標責任考核不合格的縣(市、區)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取消該縣(市、區)年度評優評先資格。
十四、山西省煤炭、焦炭、冶金和電力四大產業增加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長期維持在70%以上,結構性污染問題突出。
整改進展情況:正在推進整改。
(一)嚴格產業準入。新上鋼鐵、焦炭等行業項目嚴格執行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
(二)堅定去除產能。鋼鐵方面:在全面完成全省2017年170萬噸鋼鐵去產能任務的基礎上,將原計劃晉城市2018年85萬噸和運城市2019年70萬噸鋼鐵去產能任務提前至2017年底完成,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共完成325萬噸粗鋼去產能任務,完成年度任務的191%。2018年鋼鐵去產能計劃為225萬噸已安排部署,正在積極推進落實。煤炭方面:2017年計劃退出的27座煤礦已全部關閉退出,向國家上報32座煤礦產能置換方案已獲批。2017年全省煤炭先進產能達到39614.4萬噸/年,占到全省煤炭生產總能力的42%。2018年煤炭去產能計劃為2240萬噸。電力方面: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山西省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工作方案》,明確山西省2017年停緩建項目17個,裝機規模1748萬千瓦。
(三)加快培育新興產業項目。實施山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工程,加快先進裝備制造、現代化煤化工、信息產業、節能環保、現代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
十五、山西省曾將焦化產能調整重組作為振興產業的重要措施,但多年來推進不力,調整重組效果十分有限。截至2016年底,山西省焦化企業仍以4.3米焦爐為主力爐型,5.5米及以上的大型焦爐僅占2成左右,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規模小、布局散、產業鏈短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缺乏以環保治污倒逼產業轉型升級的決心,對企業提標改造一再放松要求,2016年全省133家焦化企業中仍有中陽鋼鐵公司焦化廠等20余家大氣污染物超標排放嚴重。
整改進展情況:正在推進整改。
(一)支持產業升級。省經信委印發了《山西省焦化行業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整改工作方案》,起草了《山西省推動焦化產業轉型升級的若干措施(送審稿)》《山西省焦化產業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轉型升級的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2017年下達了《關于組織焦化企業綠色制造(環保提標改造)項目申報省技術改造專項資金的通知》,已報省財政廳予以撥付下達,支持11個焦化環保提標改造項目共1138萬元。資金已下達到縣級財政。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