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加快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是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的重要內容,我們要繼續把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切實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持續不斷抓實抓好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任務落實,堅決完成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充分認識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的復雜性、艱巨性、長期性,破除“一陣風”“松口氣”思想,以環保攻堅檢驗整改成效,以督察整改推動環保攻堅,堅持不懈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役,全面提高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水平,努力建設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的美麗山西。
(二)加強督導檢查。切實強化對整改任務落實情況的明察暗訪,定期監督檢查進展情況,確保整改工作落地見效。嚴格按照整改方案要求,“回頭看”已經完成的整改事項,適時開展不定期抽查,特別是對于一些涉及自然保護區、群眾反復投訴等敏感重大事項,進行重點檢查督辦,堅決防止“回潮”和“反彈”。分類分階段推進整改事項,對正在推進的整改事項,持續跟蹤督導檢查;對于長期堅持的整改事項,倒排工期,扎實推進。對國環督察函〔2018〕77號文件指出的個別市縣整改中出現的問題,重點進行督辦,嚴格整改標準,加快整改進展。
(三)強化責任追究。按照《山西省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試行)》和大氣、水量化問責辦法,壓實環保工作責任,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加快推進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對整改不到位的進行通報批評,對進度嚴重滯后、未按要求完成整改任務的,嚴肅追究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員的責任。
(四)開展督察評估。引入第三方對督察整改成效進行科學、客觀和公正地評估,進一步增強環境保護督察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決策水平和政策執行力。抓好督察整改成果的運用,加強環境保護督察與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生態環境資產負債表、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等制度的有機結合,形成完備的督察體系。
(五)強化長效機制。按照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要求,進一步健全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考核問責體系,依照《山西省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嚴格落實山西省整改方案,全面落實“整改要真改,為人民利益而改”的要求,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加快推動全省環境保護督察工作的規范化和法制化建設。
附件:山西省貫徹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具體問題整改進展情況
2017年4月28日至5月28日,中央第二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山西省開展了環境保護督察工作,7月30日反饋了督察意見,涉及四個方面問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督察整改工作,按照反饋意見梳理出60項整改任務,逐項明確整改目標、整改措施、責任單位、責任人、整改時限,統一安排部署,強化督導督察,切實抓好落實,具體進展情況如下。
一、重發展、輕保護問題較為突出。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擺位不夠,思想認識上有偏差,重發展、輕保護的觀念沒有得到有效扭轉。環保工作不敢動真碰硬。有的地方面對突出環境問題強調客觀因素多、主動作為少,漠視群眾環境訴求,只有在上級督促或媒體曝光后,才被動應付,有的甚至被多次督查約談后,仍行動遲緩。2010年,國務院批準山西省作為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既是中央對山西轉型發展的要求,也是山西省解決“一煤獨大”困局的現實需要。但山西省一些地方和部門轉型改革決心不夠堅定,措施不夠有力。
整改進展情況:立行立改,長期堅持。
(一)各級黨委、政府堅定不移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把生態文明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抓手,以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為突破口,持續抓好美麗山西建設。從2017年啟動整改以來,駱惠寧書記和樓陽生省長就整改工作共作出批示67次,現場檢查調研8次,召開省委常委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和專題會議等相關會議20次。
(二)各級黨委(黨組)將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列入中心組學習重要內容,列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培訓的重要內容,教育引導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黨政主要領導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不斷強化工作舉措,全面推進山西省環境保護工作。2018年7月,召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對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進行全面部署。會議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切實增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緊迫感,必須扣緊壓實環保政治責任,認真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對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緊盯不放、加快整改。
(三)強化責任落實,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對本地區整改和環境保護工作負總責,不僅要整體部署,還要直接督辦。主要采用“332”機制,即省、市、縣三級黨政主要領導及分管領導三人,牽頭領辦群眾反映問題整改和重點環保工程兩類事項,建立臺賬、清單,專啃整改“硬骨頭”,持續發力,一抓到底,推動突出環境問題解決。全省三級黨政領導共領辦整改事項1463件。
(四)強化鐵腕治污,以超常規的力度舉措倒逼轉型發展。省委、省政府進一步完善鐵腕治污常態化機制,對破壞生態環境行為零容忍、出重拳,始終保持嚴懲環境違法高壓態勢,夯實生態環保工作基礎,2017年以來,先后開展了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犯罪專項行動、查處違法排污專項行動等一系列環保執法行動。堅定不移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步伐,“三去一降一補”取得積極進展,煤炭去產能、減產量走在了全國前列,為全國作出了重要貢獻。2017年關閉退出煤礦27座、退出產能2265萬噸,圓滿完成年度去產能任務。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下,山西省產業結構發生明顯變化,三次產業比由2014年的6.2∶49.7∶44.1演變為5.2∶41.3∶53.5,從源頭減少了環境污染。
(五)強化制度建設,以全方位的改革創新建立生態環保長效機制。省委常委會議、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多次專題研究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問題,出臺《山西省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山西省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山西省環境保護工作職責規定(試行)》《山西省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山西省空氣質量改善量化問責辦法(試行)》《山西省水污染防治量化問責辦法(試行)》等多項重要制度文件。省人大、省政協也積極在立法、監督、參政、議政等方面全力支持環境保護工作,及時對《山西省環境保護條例》進行了修訂,出臺了《山西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條例》,一批具有標志性、支柱性的環保舉措陸續推出,環保工作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四梁八柱的制度體系初步構建。強化黨政責任、一崗雙責,明確各部門環保職責分工,堅持管行業必須管環保,各有關部門密集出臺相關政策,指導督察整改工作。有關市也加快了以立法方式推動環保的步伐,為依法治污、依法保護生態環境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