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水資源保障體系建設
根據《廣東省水中長期規劃》及珠江三角洲、粵東、粵西三大供水規劃,結合我市實際情況配合做好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擴容提質引調水工作。按照興水強市的戰略安排,堅持“總量控制、提高效率、綜合利用”的原則,在全面加強水資源節約與保護的基礎上,統籌安排水源工程和調水工程建設,加強水源地和應急備用水源建設,重點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合理開發、優化配置水資源,逐步形成布局合理、水源可靠、豐枯互濟、多源互補的城鄉供水安全保障體系,保障重點城區和經濟區的供水安全,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合理用水需求。
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加快推進我市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建設,到2018年實現全市行政村通自來水覆蓋率90%以上。對飲用水源地進行水質監測,對年久失修,設施破舊的自來水廠和輸水管道進行改造或重建,以提高供水保證率,提高農村集中式供水普及率。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市工農業用水和城鎮生活用水量激增,為了保障和促進城市的持續健康發展,應確定合理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目標。到2020年,全市用水總量達14.2億m3,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13.6m3/萬元,萬元GDP用水量為97.8m3/萬元,城區的生活和工業供水保證率達到97%,農村飲水衛生合格率達到97%;水環境質量按規劃的功能區達到相應的水質標準。
做好應急備用水源建設,基本建成市(縣、區)以上城市應急供水保障工程,制定城鎮應急供水保障預案。根據《陽江市給水專項規劃》要求,推動大河水庫引水工程建設,確保城市供水安全,滿足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4) 農村水利保障體系建設
以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繼續推進我市中型及山區小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工程,繼續實施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及重點縣工作,完成好我市干毛渠銜接“最后一公里”工程,推進我市水利基礎建設,保障我市產糧區和農村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到2020年,全市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10。
推動全市機電排灌工程建設,解決灌溉用水和排水問題。為提高水能利用率,繼續做好小水電及農村電氣化工程建設,主要新建小水電站和小水電擴容及技術改造。
按照省水利廳“十三五”規劃統一部署的相關要求,結合“十二五”期間我市水庫移民安置后扶持及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實際情況,“十三五”我市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任務主要是圍繞解決特困移民住房問題、實施水庫移民增收計劃、大力開展移民美麗家園建設,全面實施移民末梢監督系統,使移民后期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5) 水利行業能力建設
1.繼續加強我市利行業能力建設,提升行業服務水平。重點圍繞水行政執法能力建設、水利科技創新與應用、人才隊伍建設、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水利信息化建設、水利基礎性工作等方面進行建設,改善行業管理基礎設施條件,提升水利現代化水平,建設結構合理、專業化的人才隊伍為水利事業服務,到2020年,鄉鎮水利機構專業人員大幅度提高,水利職工隊伍整體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2.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實現我市水資源合理開發和可持續利用,進而達到興利除害的目的。
3.繼續加強科研、水文、信息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強防洪調度和水資源監測設施、應急管理能力、基層管理單位生產生活設施等建設,改善行業管理基礎設施條件,提升水利現代化水平,建設結構合理、專業化的人才隊伍。
4.深化水利改革,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水利管理體制。開展水量分配工作,不斷完善投融資、水價形成、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水利工程運行管理河長制等方面的改革。
4.2發展思路與重點
“十三五”期間,我市水利發展規劃思路是:防洪減災方面,繼續推進江海堤防加固達標、病險水庫(閘)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加強山洪災害防治,重點解決受洪潮威脅較大的重點地區的水利工程安全達標加固問題、重點解決城鎮的防洪問題。水生態保護方面,重點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突出抓好漠陽江流域整治。做好入河排污口、飲用水源地等的生態保護工作,實行好我市節水減排工程、水源地保護工程、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等。水資源保障方面,重點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實施村村通自來水工程。農村水利保障方面,繼續推進灌區續建配套工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及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程的建設等。
4.3發展總體布局
根據省水利現代化總體目標,結合我市經濟社會現代化發展的現實需求,圍繞六大體系建設,不斷提升水利管理服務水平,鞏固水利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地位。
(1)以流域區域重點工程建設為龍頭,加快推進防洪減災工程體系建設。實施整治工程、海堤鞏固完善工程等流域治理工程,推進江河支流治理、澇片治理、城市防洪等區域治理工程以及圩區治理、溝河疏浚等農村水利工程建設,全面提高流域、區域以及城市防洪除澇水平。
(2)以重點水源工程建設為抓手,加快推進水資源保障體系建設。實施市、縣飲用水源地建設,供水干、支線河道整治及水庫建設。按照“水量保證、水質達標、管理規范、運作可靠、監控到位、應急保障”的要求,加強重要引水河道保護,推進飲用水源達標建設,建設備用水源地,提高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安全保障水平。
(3)以水生態試點縣、市建設為契機,加快水生態保護體系建設。實施市本級生態文明試點市以及水生態文明試點縣(市),推進水生態示范工程實施。推進城市和農村水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河道水生態修復與治理,增強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改善城鄉水環境。
(4)以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為重點,加快農村水利工程體系建設。重點圍繞服務現代高效農業、保障糧食生產安全和新農村建設目標,繼續推進大中型灌區改造、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規模化節水工程、中小河流建設重點縣等工程,不斷強化現代農村水利工程體系和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提升服務“三農”水平。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