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河湖管理(全面推行河長制)
健全河湖管理制度,規范涉河建設項目審批;完善河道采砂、岸線管理、灘涂利用與管理等規劃,完善河道規劃治導線管理制度;有條件的地方,爭取建立河道管理動態監控機制,對重點河道、水域岸線、河道采砂活動實時動態監控;加強河湖管理和保護能力建設,完善河湖管理標準體系和監督考核機制。
全面推行河長制,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流域管理保護機制;大力推進依法治水,繼續深化水利改革,逐步建立健全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水利管理體制,為維護陽江市河流域健康生命、實現河流功能永續利用提供制度保障。到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長制。
4.強化流域管理
我市暫時沒有組建綜合性流域機構對流域實施管理,為了保護流域水資源水質,我市將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流域管理,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加強流域水資源保護,強化流域水資源信息管理,完善水情水質通報機制。落實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的控制,確保水功能區水質達標,開展貫徹流域實施管理條例的專項執法檢查,重點檢查違反條例規定違法取退水、侵占河湖水域岸線等行為。不斷深化流域與區域執法合作,對發現的違法行為加強督促檢查和查處。
5.水權交易制度建設
借鑒試點地區成功經驗開展水權確權登記、制定初始水權分配機制、探索多種形式的水權流轉方式、合理提高水資源費征收標準、規范水資源費標準分類、完善水價制度、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制定水資源負債表等方面的工作。
6.3加強水利行業能力建設
根據《廣東省水利科技發展規劃(2013-2020年)》《廣東水利人才隊伍建設規劃(2011-2020)》《關于建立健全基層水利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等有關規劃及文件,結合我市水利的實際及要求,加強我市水利行業能力建設,提升行業服務水平。
加強水利信息化建設,推進我市水利數據庫、市政務網建設。開展基層建設活動,加快市水政執法與技能訓練工作,開展流域綜合執法,建立和落實管理責任制,加強水政監察隊伍建設和管理,進一步提高水政監察隊伍辦案能力。
加強水利行業能力建設,深入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建立健全水事糾紛預防和調處機制,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深入開展水利法制教育,加強安全監督管理;加強基層水利單位建設,重點是加強機構建設、保障經費、落實人員、提高業務素質;加強隊伍建設,重點是加強行業人才培訓;加強科技創新,重點是完善科技創新機制、促進關鍵技術研發,提高科技應用能力。
1.水行政執法能力建設
(1)創新機制,聯合執法。加大水行政執法力度,組織多部門聯合執法,強化執法手段,提高執法效能,彌補水行政執法程序中缺乏的行政強制手段。
(2)健全制度,規范行為。規范隊伍管理,進一步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對《水政監察評議考核制度》《執法責任分解制度》《執法責任追究制度》《水政監察巡查制度》以及水政監察辦案、歸檔等水政監察工作制度進行修訂和完善,促進水政執法各項工作的落實。切實做到陽光行政、文明執法、規范執法。
(3)落實資金,配發裝備。加強水政執法基地及裝備建設,爭取上級部門的支持,同時多渠道籌集資金,保證執法裝備的齊備。建議財政部門保證水行政執法經費,保障水行政執法工作的基本需要。
2.水利信息化建設(實施智慧水利)
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及互聯網技術,以水利信息化驅動水利現代化,發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智慧水利,依托廣東省建設“互聯網+現代水利”行動計劃,根據《廣東省水利科技發展規劃(2013-2020 年)》等有關規劃及文件,結合陽江市水利的實際及要求,加強陽江市水利行業能力建設,提升行業服務水平,在水利管理、流域管理、部門聯動等方面建設水利信息化平臺,推進陽江市水利數據庫、市政務網建設,建設一套三維、可視化的數字漠陽江系統。圍繞三防決策指揮和預警預報系統、水行政執法能力、水文地形基礎數據等方面建設,改善行業管理基礎設施條件,健全洪水管理、山洪災害防治應急管理等制度,提升水利現代化水平。
3.人才隊伍建設
根據《廣東水利人才隊伍建設規劃(2011-2020)》,結合我市“十三五”人才強水戰略需求,積極實施人才興水戰略,制定全局系統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和人才隊伍建設管理有關辦法,積極采取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注意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和急需人才。加強基層水利從業人員專業技能培訓、提高干部職工素質和管理人員能力,完善專業技術人員能力評價標準。加強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力爭在人才培養、人才引進、人才使用管理等方面有新成效、新進展、新突破。
4.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
“十三五”期間,深化水利改革,發展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和水利專業化服務隊伍,面對農村經營形式新變化,加強鄉鎮水利管理機構建設,構建完善的防汛抗旱服務網絡體系和良性運行機制。培育“三防”救援、灌溉排水、水土保持、河道保潔、農村水環境整治等專業化管理和服務組織,加快建立產學研結合、政府扶持和市場引導相結合的服務體系。創新農田水利建設發動機制,創新資金投入機制和項目管理機制,大力培育新型管護主體,推進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調動廣大農民群眾參與農田水利建設和管理的積極性。
7 規劃實施與效果評價
7.1實施計劃
根據我市實際情況,本著輕重緩急、項目實施效果、實際需要與可能、資金籌措、前期工作等情況,綜合分析,合理安排水利發展“十三五”項目實施次序。
根據“十三五”水利發展和改革的目標與任務、發展戰略與重點,參考有關規劃和項目的前期工作情況,按照突出重點、因地制宜、需要與可能相結合的原則,區分輕重緩急,提出重點流域和區域以及對全局性起關鍵作用的重點水利建設工程,制定切合實際的分期實施計劃。其中,對“十二五”續建項目和“十三五”新建項目中的重大工程優先安排。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