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4-12-17 11:50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薛濤
“當前我們處于各種壓力的疊加期,面對的是整體經濟緊縮、財政和個人支付能力下滑,整個經濟面壓力都很大的時代。與此同時,環境治理又對水務行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一個發展錯位的局面下,我們在體制機制上如何做到可持續?”。 2024年9月5日,于“2024(第十六屆)上海水業熱點論壇”之上,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 薛濤進行了題為“地方水務企業體制機制可持續建設路徑初探“的主題演講,結合其豐富的行業經驗深入多面剖析了當前體制機制可持續發展之道。
本次主題分享深度聚焦當下困局的核心癥結,剖析五大一體化所蘊含的風險與機會,揭示了To G 環保業務及水務領域在財政時空失衡、多元治理博弈、價費機制制約等復雜背景下所呈現系統性問題的內在邏輯關聯,旨在理順當前地方水務企業發展所面臨的體制機制問題,探尋未來可能發展之路。
核心觀點速覽:
1.不可持續的農村土地轉性、政府賣地收入相當于躉收70年房產稅、近年來的土地收益金融化(ppp推波助瀾),三大時間失衡助推當下To G環保業務困局。
2.城市開發對土地財政的嚴重依賴只是近五年突出化,再平衡是痛苦的過程,揭示了宏觀經濟與地方發展模式之間的內在張力。
3.中央政府管控地方政府投融資方式的周期性變化的內在邏輯,有些類似當下排水管網走向一體化管理背后,這是分散與集中的博弈:前者在分散度下提高個體效率,后者偏重系統性優化。
4.制度設計與人性激勵機制之間復雜的辯證關系:全面績效管理或部分違背了人性下的激勵相容原則,或壓制提高效率的動機,扼殺績效提升的動力,包括特許經營企業和專營企業。
5.水務領域處于市政公用與環保交集,經濟減速、利率下調,新興產業波動凸顯公用行業優勢,引來資本關注回歸,背后是調價周期下政企民三方的博弈,拖延或致企業面臨風險。
6.當前地方水務集團面臨五大“一體化”任務,除了供排一體化有益于公司營運收入、其他四大一體化:排水廠網、城鄉、原供、公私(小區內)一體化,都可能對公司經營可持續造成壓力。
7.污水費價格水平只是污水廠全成本的一半。在污水費及水質提標遠沒到位的前提下,其差距更大,管網費用很難納入,且重置成本大多未考慮。若要擺脫土地財政依賴,廠網一體化推進需要面臨可持續經營挑戰。
8.“九龍治水”協調難,責任邊界是廠網一體化面對難題中除經費保障之外的第二大考驗。應向上管理,擬協調對策,推導則應對。
9.排水管網運維經費差距大,源于運維標準不清晰。廠網一體化模式下按效付費因體系銜接、計量差異、水質界定等衍生難題受阻,系統優化僵局需要持續探索突圍。
薛濤
目前,我們處在各種壓力的疊加期。財政下滑,整個經濟面的壓力都很大。首先,我們來看幾個數字,在財政部公布的2024年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中: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分別同比下降了5.5%和5.7%。此外,還有一些地方統計局消費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北京限額以上(即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及以上)餐飲企業的利潤總額為1.8億元,同比暴跌88.8%,利潤率低至0.37%。上海則更為糟糕,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企業營業利潤為-7.7億元,處于全面虧損的狀態。
再將視角轉回到當下我們所面臨的處境,事實上,我們正處于整體經濟緊縮、財政和個人支付能力下滑,整體經濟面壓力很大的時代。與此同時,水務行業又有著更高的發展要求。目前我們就處于這樣的一個錯位的中間。在此背景之下,我們必須深入思考如何在體制機制方面達成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01To G環保業務困局根源——財政時空失衡
出現當前情況的根源,總結來說,是因為我們處在地方財政分配時空不均衡的狀態下。回顧目前我們所面臨的局面,第一個是由于城市化的擴張減速,從農業用地轉成城市用地和工業用地這部分收入急劇下滑,帶來了地方財政收入的第一個基石——土地轉性收入的減少。
第二個,為什么在房地產與基礎設施快速發展過程中,管網建設原本一直是財政純投入?實際是因為我們有房地產整個出售的一級開發收入的70年代躉收(等同于房產稅的收入)。當走向城市舊改的同時,這部分收益不再存在,所以未來整個管網的投資就得來自所得稅,這個壓力非常巨大。
第三個,也是很重要的一點。近六到七年,我們實際上走到了第三個加杠桿階段,就是土地財政的金融化,這一部分很多的建筑性央企也深有感受。
在城市建設開發中,我們可能以為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的大規模擴張已經持續很久,實際從數據上來看,是近五年才開始凸顯。從下面右上角的柱圖中可以看到,從2018到2022年,包括疫情期間,我們的土地收入依賴度直線提高,各地財政收-支依靠土地財政達到一個新的高度的平衡,而現在,這個平衡在土地財政下滑后被完全打破并二次尋底。
編輯: 李丹
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湖南大學兼職教授,沈陽工業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體污染治理工程技術應用中心村鎮水生態環境治理領域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垃圾焚燒專家委員會委員,環境部“污泥處理處置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特聘顧問。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天津創業環保、碧水源、中建環能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
出版書籍有《濤似連山噴雪來:薛濤解析中國式環保PPP》和《薛濤解析管理之道與認知之得》,其中,《濤似連山噴雪來:薛濤解析中國式環保PPP》于2018年12月1日正式出版,2021年11月再版;《薛濤解析管理之道與認知之得》2024年7月出版。
主要工作成果包括英國全球繁榮基金全國水務PPP示范項目典型案例研究 、城市水務市場化改革的進展與政策建議研究、貴陽南明河綜合整治(BOT+TOT)項目(北控水務) 、財政部第二批示范項目世行貸款寧波廚余PPP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