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7年就出露矛頭的水價上漲之勢,因2008年特殊的CPI環境而暫被擱淺。待到2009年,多位專家指出這一年是進行資源價格改革難得的時機。水價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時間引來了社會的空前關注。與此同時,眾多城市開始上調或已醞釀上漲水價。一時間水價上漲之聲不斷,公眾的反對之聲不絕于耳。資源價格的困境,尤其是水價的困境究竟何在?在一場小型座談會上,來自水務行業的業內人士道出了各家這本水價的難念之“經”。
業內專家:水價改革,勢在必行
長期從事水業政策研究的清華大學水業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水網總編傅濤表示:近來,社會對水價的關注已經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同時公眾的參與意識也再日趨加強。而在這極度的關注中,大家忽略的是水質與相關服務環境,過于在意價格本身。
在其撰寫的《水價十五論》中也講到:供水成本的增加、污水處理要求的增加、污泥處理被納入成本、我國資源型產品價格的提高、效率低下等因素造成了這幾年來水價持續增長,也是近期許多城市水價調漲的根本原因。
水務投資者:水價問題,困擾發展
某水務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認為,從目前的情況看,水價已經成為困擾行業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水價的合理制訂涉及到政府的認識,社會的承受能力等各個方面。近來,已經有超過40個城市開始調整水價或者正在醞釀上調價格。在整個產業鏈中,水務企業強調的是企業的良性循環發展,投資者講究的是投資回報。而社會公眾對水務行業認知度的匱乏,造成了種種矛盾的滋生。此外,人員臃腫、效率低下等歷史遺留的問題存在于社會的各個層面,包括發達國家也有這樣的狀況發生。
而價格困境的解決,需要依靠政府政策的導向、社會正確的認知。在產業鏈中的各個環節,都要形成一套自己的有效機制。從而防止束縛行業發展的情況發生。
民營巨頭:自來水價,影響多面
一直從事城市自來水、污水投資、運營、建設的,在行業內處于領先地位的某環保集團負責人介紹到:自來水價影響水務產業的各個環節,原水價格是其中的根本因素。單純看待水價,似乎與行業并無太大關聯,但事實上,它在整個水務領域中處于極其重要的地位。
如果源頭的水價很低,那么與其關聯的各個環節都將很難發展。包括設備更新、升級、服務質量的提升等方面多會受到影響。
然而,公眾對水務行業并不了解,從而導致了水務行業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
外資領袖:水價上漲,全球現狀
某外資公司的負責人在討論中講到,水價上漲是全球性的,在該負責人所工作的某發達國家,每年大概以15%的幅度上漲。之所以在不斷調價,是因為水務行業存在著不斷的投入。
“在中國的水務行業中,民營企業生存艱難”這是該負責人所在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后,此負責人的切身感受。他認為,就中國目前的現狀而言,談論水價是一件令人極其困惑的事情,總成本與經營成本概念的混淆,區域性的模糊不清,不足以支撐水價的有效改革。在一個民主的國家反而出現了水價不近民主的現象,確實值得深思。
而在一些發達國家,公眾對水價的認識較為理性,明確了水價與水質之間的關系。能夠客觀地看待水價上漲的全球性趨勢。
隨著環境服務產業的社會化趨勢加強,公眾對水價的問題愈加關注,進而促使公眾對整個環境服務業的關注。水價問題不是一個單純的價格問題,而關系著整個水務行業的發展。在這場水價之爭的背后,蘊藏著的是整個產業鏈上各個環節間的利益趨向。而至于怎樣分這杯“羹”,似乎各家都有著難念之“經”。
編輯:姚森婧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