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增長離不開市政投資,關鍵是要進一步完善特許經營制度,鼓勵和引導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
3月27日,在2009城市水業戰略論壇上,住宅與城鄉建設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建設部引入市政設施特許經營最早的奠基者之一徐宗威在發言中指出,抵御金融危機,確保經濟增長,擴大投資拉動是非常必要也是可行的。但是,光靠政府投資拉動是不夠的,更主要的還是要靠社會資本的進入。
金融危機風暴席卷全球之后,對中國經濟確實是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影響,中央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針政策,包括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穩定出口,刺激消費,擴大投資,包括四萬億的投資計劃,事實證明中央的這些決策是非常及時、正確和可行的。中央的四萬億投資只是一個引導,恐怕更多的投資還是需要社會資本的投入。
而,投資市政是提振信心的最直接的方式。徐宗威從以下四方面闡述:
第一,市政投資是最安全的投資領域。這是由市政公用事業的三個基本的屬性決定的:第一個屬性,就是市政公用事業的經營具有壟斷性,誰投資了市政公用事業,誰就具有了壟斷地位。第二,是由于服務的公益性,老百姓天天要吃水,天天要坐車,所以收益是穩定的。第三個屬性,就是它的風險政治性,一旦出現風險,政府不會袖手旁觀,一定會伸手。所以很多風險的出現,政府是會管的。
第二,投資市政是投資效應最大化的領域。凱恩斯分析,之所以出現經濟蕭條是因為投資邊際效應遞減規律造成的。但是中國的市政公用事業缺口還很大,而且未來的預期需求還很大。也就是說,這個時候投資的邊際效益、遞減的規律根本就沒出現。所以大家應該充滿信心地投資市政公益事業。
第三,投資市政公用事業是見效最快的一個領域。過去80年代初講改革開放,講發展經濟,講得最多的就是講改善投資環境,只要路有,氣有,通訊有,水、電、氣、熱有了,投資者有愿意來,沒有這些設施,沒人愿意來。現在市政設施同80年代初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但缺口、質量還有很大的差距。首先投資市政領域,完善市政設施,給經濟、社會生活創造更好的設施條件,恐怕是提振信心的最基礎的條件。政府首先要投入,才能拉動更多的社會資本的進入,產生更大的投資效應。
第四,擴大市政投資是最具潛力的、市場最大的一個投資領域。有兩個方面的需求:現實的需求就是現在的市政公用設施,一年的投資規模,已經超過一萬個億了,在國民經濟GDP當中占2.7這樣的分量,如果擴大一倍,兩萬個億,就可以達到4幾多,甚至5點多。中國又是一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階段,可以預計未來20年還會有三到四億的人口進入城市,所以對市政設施的需求是巨大的。
在確保經濟增長的過程當中,要擴大市政投資,通過擴大市政投資,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作出積極的貢獻。徐宗威強調,要實現這樣的目標,有幾個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一,公共財政在市政設施建設的投資當中應該有一個比較適當的比例。徐宗威認為這個比例現在太低了,雖然中央和地方有事權劃分,市政設施的投資任務主要的甩給地方,但是中央政府不能說就沒有責任了。1981年,中央財政撥款占全國的市政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是26.5%,到了1991年初,中央財政撥款占全國市政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降到5.0%。到了2001年,中央財政的撥款占全國市政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降到4.0%。2007年,這個比重降到了0.8%,不足1%。這個比例太低了,用于教育的、就業的、社會保障的才7.5,用于交通的占3.5%。這是一個問題。
二,對于事業性的虧損部分財政補貼要到位。改革當中確實有大量的民營企業進入了市政事業,大量的外國資本進入市政事業。但是進入之后,不等于政府就可以沒有提供公共產品的責任了,該補的還得補,該貼的還得貼,無非是這個時候的補和貼更透明、更科學、更合理。政府財政對市政公用事業的補貼一定要到位,改革不等于補貼沒有了。
三,民營企業按照目前的政策要求,包括外國資本,對市政公用事業等敏感的產業,關鍵領域,是不能夠控股的。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間接取消了固定回報。這兩條措施對民營企業和外國資本構成了一定的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確保投資者的利益,是必須研究的問題。需要采取更加靈活的、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來保護投資者利益。比如說資產的退出制度,投資歡迎,如果愿意走也可以,當然需要一定的條件,什么條件?比如說市場的保護政策,既然投資了,市場能不能夠保證交給投資者,不能說排斥其他領域,就是要保護這個市場,也就是保護他的利益。再如經營權能不能轉讓,投資不愿意做了,可以,經營權能不能轉讓、在什么條件下轉讓才能保護投資者的切身利益。
四,寡頭壟斷。在中國城市的市政公用行業中,問題還不是很突出,但是有這樣的苗頭。寡頭壟斷的出現,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是不客觀的。這是由于市政公用事業、這個行業自己所具有的屬性--自然壟斷性所決定的。自然壟斷性不會因為資本、設施、經營者信公就壟斷,信私就不壟斷。壟斷經營的問題,最主要的是要解決壟斷寡頭和政府的利益分配,有了壟斷的利益,壟斷經營者不能全拿走,全拿走了,老百姓會有看法,會有怨氣,政府也不干。長此以往,經營干不下去。所以在行業內形成寡頭壟斷經營,根本的出路是要解決好利益分配,就是在寡頭壟斷和政府之間要公平地分配利益。
五,市政企業的稅收問題。目前看市政行業八個大的投資領域,以及這八個大的投資領域所形成的企業稅收,同其他工業企業的稅收基本上差不多,污水處理、垃圾處理,有一點點優惠。但是按稅法的規定,非營利性組織,所得稅是要免除的。市政企業的公益性沒有體現出來。徐宗威建議,應該專門研究針對市政和八個領域有針對性的、系統的、全面的稅收政策,這方面通用咨詢在研究。
2009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和總體要求為: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如何有效擴大內需、調整經濟結構、提振信心值得研究。同樣,在危機面前如何應對挑戰,把握機遇是每個人的功課。(中國水網)
編輯:呂春香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