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幾年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有力地推動了相關流域、海域的水環境質量改善,有數據作為印證。到2020年底,長江干流首次全線達到Ⅱ類水體,2021年持續保持了Ⅱ類,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黃河干流全線達到Ⅲ類水質標準,渤海近岸海域Ⅰ、Ⅱ類水質比例比2018年增加了16.9個百分點。
剛才,你問到排污口有什么特點?我們總結、梳理了一下,不同流域、海域排污口確實呈現不同的特點。比如,長江入河排污口呈現“四多四少”的特點,就是下游多、上游少,支流多、干流少,混排多、收集少,混排就是各類污水混合排放,收集是有些生活污水沒有很好集中收集在一起,盲區多、規范少。渤海入海排污口呈現“一多一廣、兩強一弱”的特點,即排污口數量多、分布廣;“兩強”就是季節性強、間歇性強,有的可能冬天排、有的可能夏天排,有的可能汛期排、有的間歇性排?!耙蝗酢本褪腔A建設弱。
下一步,我們將在試點基礎上,針對不同流域、海域排污口的特點,指導地方科學制定工作方案,扎實有序推進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謝謝。
南方都市報記者提問(劉健 攝)
南方都市報記者:此前也有報道提到,生態環境部排查專項整治活動中發現了一大批排污口,情況復雜,您剛才也提到了特點很多,整治難度也比較高,《實施意見》提出“依法取締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規范整治一批”排污口,請問具體哪些排污口將被取締、整治?謝謝。
邱啟文:正如您剛才說的,排污口雖小,但是問題很復雜,從我們現在掌握的情況看,這些口子有的是明口,有的是暗口,有的是“大口子套小口子”,還有不少是私搭亂接的“口子”錯接、混接的問題。為了推動整治工作順利進行,我們充分吸納試點的成果和地方經驗,明確了“依法取締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規范整治一批”的分類整治要求。
一是依法取締一批。什么叫依法取締一批呢?就是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地及其他需要重點保護的區域違法設置的排污口,要由屬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生態環境部門依法采取責令拆除、責令關閉等措施予以取締。當然,在整治過程中,我們特別強調要避免損害群眾的切身利益,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不能簡單“一堵了之”。對確有困難、短期內難以完成排污口整治的企事業單位,合理設置過渡期,幫助指導整治。特別是比如有一些污水管網覆蓋不到的地方,有一些生活污水散排排污口,這些要允許有一定的時間真正穩妥地進行整治,實際要完善地下管網、收集管網,還有污水處理廠運行規范管理,這需要一個過程。
二是清理合并一批。這方面簡單來說分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就是對于城鎮污水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生活污水散排口,原則上予以清理合并,污水依法規范接入污水收集管網,因為散排口到處冒黑水和污水,長期下去肯定是不行的。第二種情況,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或各類開發區內企業現有排污口應盡可能清理合并,污水通過截污納管由園區或者開發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統一處理,就是工業園區里有很多排污口,按規定進入園區污水處理設施集中處理以后,通過規范的口子對環境排放。對園區外的怎么辦呢?也要盡可能清理合并排污口,原則上一個企業只保留一個排污口。當然有的企業規模大,只留一個排污口不符合實際,這種情況怎么辦?那就要保留兩個或者多個排污口,但必須向當地生態環境部門備案。第三種情況,對于集中連片的中小型水產養殖排口,鼓勵各地統一收集處理養殖尾水,設置統一的排污口。
三是規范整治一批。規范整治一批就是按照“三個有利于”的原則來開展規范整治。第一個有利于就是有利于明晰責任。著力清理違規接入排污管線的支線、支管,解決借道排污問題;同時,推動共用排污口的排污單位分清責任,就是共同使用同一個排污口有多家企業,要分清污染責任。第二個有利于就是有利于維護管理。包括排污管線的老化破損要求及時更新維護,排水不暢的、檢查維修難的要及時調整排污口的位置和排污管線走向,設置必要的檢查井,為日常檢修、清掏等提供方便。第三要有利于加強監督。按規定設立標牌,規范設置,便于現場監測和監督檢查。從這里也看到,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確實也非常復雜,要針對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謝謝。
紅星新聞記者提問(劉健 攝)
紅星新聞記者:我的問題是,生態環境部如何保證已經查明的排污口依法排污?排查過程中有沒有發現排污監測造假的情況?如何處理的?對于偷排和在監測數據上造假的企業是否會采取更為嚴格的監管措施?謝謝。
邱啟文:謝謝您的提問。大家知道,《水污染防治法》《水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對未經審批設置、不按規定設置排污口等違法行為,明確了責令限期拆除、限期恢復原狀,對排污口所屬排污單位進行停產整治,并處罰款等規定。為落實相關法律要求,《實施意見》要求加大排污口環境執法力度,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設置排污口或不按規定排污的,依法予以處罰;對私設暗管接入他人排污口等逃避監督管理借道排污的,要溯源確定責任主體,依法予以嚴厲查處。同時,要求排污口責任主體嚴格落實責任,定期巡查維護排污管道,發現他人借道排污等情況的,應立即向屬地生態環境部門報告并保留證據。
對排查過程中發現的環境違法問題線索,督促地方依法依規查處。對于偷排、監測數據造假等行為,生態環境部門將保持高壓態勢,依法嚴厲打擊,并對違法行為進行公開曝光,這些年對類似的情況也多次進行了曝光,推動實施聯合懲戒。對于涉嫌犯罪的,與司法機關保持聯動,及時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謝謝。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