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整體收并購情況,并購標的多屬于固危廢領域。在水務市場相對飽和的情況下,環保企業通過收并購方式切入火熱的固危廢賽道,以此擴大業務全產業鏈和更廣泛的市場布局,實現“水固聯動”,朝著“綜合環境服務商”邁進。
2021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攻堅年,國企積極穩妥、分層分類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國有企業通過收并購方式進入環保行業,很多民營企業被國企“收編入懷”。
此外,隨著“城市大管家”概念的興起,諸如佳兆業美好、雅生活這樣的物業公司通過收購環衛企業,大舉切入城市服務領域的萬億藍海,朝智慧城市綜合服務運營商轉型。
提示產業關注
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并購重組是快速做大做強的重要方式。通過規模集中促進效率的提高,環境產業的兼并重組是大勢所趨。
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賦能孵化中心負責人郝小軍在環博會“環境產業生態戰略合作匹配之道”的主題研討會上提到,在行業并購重組的大格局下,對于國企和民企來講都是具有很大的挑戰和機遇。在這個過程中,國企和民企要分別發揮好各自的優勢,做到優勢互補,不斷強化長板。他指出,國企在資本方面具有優勢,民企在創新、技術、專業服務和裝備等方面有優勢,只有大家在不同的賽道上發揮各自的優勢,才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
未來,環保企業之間的整合、融合、聚合依然是重要方向。郝小軍表示,不論是以投資運營為主的國有集團,還是以技術應用為核心的民營企業,都面臨生態戰略合作的需求,環保企業應該站在生態戰略合作的角度,尋求更多的價值匹配,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相關新聞:
7環保企業扎堆更名,“大環?!睍r代來了
2021年,環保企業扎堆更名。龍馬環衛更名為福龍馬、傲藍得環保更名為傲藍得環境、揚德環境更名為揚德環能、川發環境更名為四川生態環保集團 、首創股份更名為首創環保集團、中建水務更名為中建生態環境、洪城水業更名為洪城環境、廣業集團更名為廣東環保、城發環境擬更名為黃河環境、名流餐處更名為名流環境......總的來看,這些企業的更名多為由“水務”、“水業”這種單一業務名稱變更為“環境”、“環保”這種綜合性名稱。
細數環保企業更名背后的原因,他們或出于兼并重組、戰略升級、市場拓展,或出于業務轉型、品牌聲譽、聚焦主業的考量。
提示產業關注
企業扎堆更名反映了環境產業的發展變局:“大環保”時代來了。隨著環境各要素之間系統性聯系性越來越強,環境污染治理逐漸由點源治理上升為區域性環境綜合治理,環境問題的解決需要系統化治理方案。在這樣的背景下,環保企業開始向著“大環保”進軍。從單一的業務轉型至更全、更廣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逐步實現從區域性環保業務向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服務轉變。
環保企業應從原來的投資單個項目、解決單點治理需求,向全面診斷區域環境問題和系統滿足治理需求邁進,為客戶提供環境可持續、資源有效循環的系統化多元化治理方案。
相關新聞:
8農村環境市場大有可為,分散性治理成未來方向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我國農村環境保護底子薄、基礎差、欠賬多,現階段農村環境治理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短板”和顯著“弱項”。
2021年,國家和地方出臺了多項農村環境整治的相關政策文件,比如《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關于加快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的指導意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關于做好農村供水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遼寧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福建省農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五年行動計劃 (2021—2025 年)》等,這些文件對“十四五”時期的農村供水、污水、垃圾分類給出具體的指導意見。
其中,《關于加快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的指導意見》指出,農村供水方面,要求提高農村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實現供水入農房。因地制宜改善供水條件,有條件的地方可將靠近城鎮的村莊納入城鎮供水體系。農村污水治理上,鄉村宜采用小型化、生態化、分散化的污水處理模式和處理工藝,合理確定排放標準,推動農村生活污水就近就地資源化利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上,以縣域為單元,統籌規劃建設城鄉生活垃圾收運處置設施。對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尚未覆蓋的地區,盡快配齊配足設施設備﹔已經實現全覆蓋的地區,結合當地經濟水平,加強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提升設施設備的運行水平。同時,將積極探索小型化、分散化的垃圾處理模式,推動解決偏遠地區農村垃圾處理的技術難題。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