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產業歷史長河中,最早的一批企業家基本都有30多年的產業奮斗史了。30多年來,“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的故事也時有出現。韓小清即是我國最早一批環保企業家之一,在他的帶領下,曉清環保多次絕地重生,幾經調整后,又重回浪潮之中。如今,雖然風采不再依舊,但“曉清”二字卻一直風靡于行業。韓小清被業內形象地稱為“不死鳥”,他似乎也很認可這樣的比喻。
目錄
01下海:孤傲的抉擇
02風光:一門心思向前
03重創:涅槃和追不回的輝煌
04上市:又一次危機的來臨
05熬得住:慢下來,或許又是月明
06堅守:有質量的“活著”
不死鳥,是一種神話中的鳥類。據希臘傳說記載,每當“不死鳥”知道自己要接近死亡的時候,它都會用樹枝來筑巢,然后點燃樹枝,讓自己在火焰中燃燒。當它快燃盡的時候,會有一只新生的“不死鳥”從火焰中飛出。
能在危機時刻,一次次絕地重生,被謂之“傳奇”。
環境產業歷史長河中,最早的一批企業家基本都有30多年的產業奮斗史了。30多年來,不斷有新鮮血液融入,也不斷有人退出。“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的故事也時有出現。
韓小清即是我國最早一批環保企業家之一,他帶領的“曉清環保”趕上了我國環保市場最初的熱潮期,曾成功躋身行業領跑地位,后由于種種原因開始衰落。
神奇的是,在韓小清的帶領下,曉清環保多次絕地重生,幾經調整后,又重回浪潮之中。如今,雖然風采不再依舊,他的“刀子嘴”評價別人時也時常被爭議,但“曉清”二字卻一直風靡于行業。
韓小清被業內形象地稱為“不死鳥”,他似乎也很認可這樣的比喻。
韓小清
01下海:孤傲的抉擇
1978年,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到了1985年,我國已經進入全面改革階段,同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長江、珠江三角洲和閩南廈漳泉三角地區座談會紀要》,決定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廈漳泉三角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長江三角洲等地區率先迎來了改革浪潮的沖擊。
1985年到1988年,中國的改革大潮以不可阻擋的勢頭,猛烈地沖刷著人們舊有的觀念,“鐵飯碗”已不再被所有人視為擇業的最佳選擇,新生的民辦企業猶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
而最先接受這種新觀念的,正是一大批像韓小清這樣的青年知識分子。
1984年,國務院發布《關于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指出,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自然環境破壞,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項基本國策。“環境保護”與“計劃生育”一樣被列為我國的基本國策之一。也正是在這一年,我國成立了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對有關保護環境、防治污染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包括環境保護的資金渠道都做出了比較明確的規定,環境保護開始納入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成為經濟和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那時候國內環保產業尚處起步階段,大多地方政府和企業還在探索更合理的路線方案。
1985年,剛剛從北京建工學院給排水專業畢業的無錫小伙韓小清,敏銳地捕捉到了環保產業前景大好的信號。被分配到北京城鄉建筑設計院后,為了更進一步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韓小清在設計院工作期間,又考取了清華大學研究生。
對“大干一把”早已蠢蠢欲動的韓小清,在讀研期間和江蘇某廠共同在勁松賓館浴室做了接觸氧化法處理洗浴廢水回用的實驗,結果一炮打響。但是對于當時的發展現狀韓小清一點也不滿足。韓小清性子里的孤傲,在那個時候就已經有所展現。在他看來,我國當時的環保問題已經很嚴重,而當時的很多領導對環保根本不懂,這也讓他很苦惱。
韓小清心中始終有一個夢想———創建一個環保企業,尋回失去的碧水、藍天。出于對現狀的著急,亦出于一腔熱忱。憑著豐碩的科研成果和扎實的經驗技術,很快,韓小清感覺時機來了。
1988年4月,在導師王占生的支持下,韓小清果敢地中斷了在清華大學讀研究生的學業,同時也放棄了設計院的鐵飯碗,一個人孤獨地走出設計院大門。像一位悲壯的戰士一樣,放下所有,開啟新的戰場。
韓小清與兩個伙伴租借了兩間房,以9000元資金在北京和平里櫻花園小區悄然開辦了自己的環保企業——曉清環境保護技術開發公司(現“曉清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是中國最早的環保公司之一。
這一年韓小清年僅25歲,正當少年壯志的大好年華。
02風光:一門心思向前
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我國環保產業萌芽發展的階段。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也沒有成功的案例可鑒。剛剛成立曉清環保的韓小清只能靠自己去闖蕩。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