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產業里,技術出身或者有技術背景的國內知名企業家有不少,如碧水源文劍平、維爾利李月中、中持許國棟、金達萊廖志民、桑德文一波、三達膜藍偉光、金科環境張慧春、環能科技倪明亮等等。他們一般在創業后就放棄了科研,專心經營企業。今天我們要講的三位科學家的創業歷程,頗有些不同,對于他們來說,創業沒有意味著學術生涯終結。
這三位科學家是:2005年當選院士的久吾高科、九思高科創始人徐南平,2021年11月份當選院士的博世科創始人王雙飛,創建了膜公司澤能、有機廢棄物處理公司安納基亞、膜公司Fibracast的安德魯·班耐戴克。
目錄
01 徐南平:喜歡創立公司的“娃娃院士”
02 王雙飛:左手辦企業,右手做學問
03 安德魯·班耐戴克:“退休”15年后,打造第二家上市公司
04 三位科學家的創業動機
徐南平:喜歡創立公司的“娃娃院士”
2005年,年僅44歲的徐南平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當時江蘇省最年輕的院士,被稱為“娃娃院士”。
這位院士是中國陶瓷膜產業和材料化學工程學科的開拓者之一,他不僅縱橫學術江湖,后來還擔任過江蘇省副省長、科技部副部長等。除了學界和政界,他的才華和能力在產業界也展現過光芒,創立過知名公司。
1961年4月,徐南平出生于安徽桐城的大關鎮麻山,家里有兄弟姐妹六人。由于家境困難,徐家大姐不得不輟學,但其余兄弟姐妹五人都是本科以上學歷。少年時的徐南平每天晚上就著黃豆般微弱的煤油燈光讀書寫字,這燈光一直伴隨著他考上合肥工業大學。
桐城號稱“文都”,歷史悠久,文風昌盛,是江淮文化圈的發祥地和集中地。以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姚鼐為代表的“桐城派”,雄霸文壇兩百余年,擁有作家1200余人,創作傳世作品2000余種,是中國文學史上迄今為止時間最長、作家最多、影響最大的散文流派。
出生在這樣一個文化勝地,徐南平小時候就受到了傳統文化的巨大影響,故鄉的人文精神為他啟蒙,讓他度過了充滿幻想的十七年。
但受傳統文化熏陶成長的徐南平最終卻成了工程院院士,徐南平說,這緣于高二時的分科。他那時其實對文科很感興趣,很想學文科,但他發現選擇文科班的都是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成績好的都到了理科班,不愿意被說成差生的他便棄文從理了(對文科生的一萬點暴擊,但也說明徐院士是有人文素養的理工科教授)。
讀完合肥工業大學本科、上海化工研究院碩士后,1986年2月,徐南平考入南京化工學院(即現在的南京工業大學)化學工程專業,成為中國化工界宗師時鈞院士門下弟子,1989年12月,完成了博士學業,留校開始從事膜技術研究,主要涉及膜領域的陶瓷膜。
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美國科學家就掌握了陶瓷膜技術,但那時這種技術只用于核工業領域,屬于國家機密。著名的“曼哈頓計劃”就是利用陶瓷膜技術分離出了鈾235和鈾238,制造出了原子彈。
上世紀七十年代,由于能源危機爆發,歐洲、美國和前蘇聯開始嘗試建設大型的氣體擴散分離工廠,通過膜分離濃縮鈾元素供給核電站發電之用,從而將無機膜分離技術從封閉的軍事領域引入民用生產。進入八十年代后,激光技術的出現使得無機膜在核工業領域的優勢逐漸喪失,自此無機膜的發展進入液體分離時期,無機膜產品陸續運用于水資源處理、乳制品分離等。
我國制造原子彈時,鈾分離采用的是金屬膜,因此陶瓷膜的研究一直為空白。
徐南平在陶瓷膜領域從零開始,參與并組織了我國三代陶瓷膜生產線和重大應用工程的設計、建造和運行管理工作,他成了我國陶瓷膜技術產業化的探索者。
徐南平決定走學科、產業互動發展之路,受到時鈞院士支持。經過徐南平與研究所同事的長期努力,他們的科學研究通過成果轉化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997年,徐南平帶領6名博士,組建了一家僅有50萬元創業資金的公司——江蘇久吾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3個月后就推出我國第一臺工業陶瓷膜成套設備;兩年里公司資產即增值21倍,并建立了我國第一個陶瓷膜工業產品生產基地。
當選院士后,徐南平曾說,“科學家就應該傻一點、呆一點,不要太聰明,要能靜下心來搞研究。”他認為,一個人的成功并不取決于智商,任何人都不能奢望自己比別人更聰明,人生最重要的是不怕困難,咬定目標不放松。他博士畢業時還不知道陶瓷膜是什么,但一鉆就是十六年;成立公司時更不知道該從哪入手,但他買來《公司法》仔細研讀。
1997-2001年,徐南平一直擔任久吾高科的總經理,給這家公司注入了科技創新基因,久吾高科不僅努力堅持陶瓷膜等膜材料的開發,而且始終堅持膜材料的應用研究,在很多領域,都建立了諸多創新的膜應用首臺套項目,在能源、水資源、環境保護和傳統產業改造領域推廣應用幾千套陶瓷膜分離成套裝備。
2017年3月23日,不負眾望的久吾高科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300631。
工科教授“搖身一變”成了企業家,而且還干得有聲有色,但徐南平說自己是“把企業當小豬”的那種創業者。他很快在久吾公司初步成型時,把它轉讓,轉身又在2002年成立南京九思高科技有限公司。“九思”出自《論語》,這個具有東方智慧的名字能夠表明徐南平的理念:瞄準本領域的前沿科技,不斷研究新問題,不斷創新,取得基礎研究與成果轉化的雙豐收。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