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終總結
于環境產業的長河中撿拾時光的碎片......
年終總結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代之變和世紀疫情疊加,加劇了社會的不確定性。
2021年,“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啟之年。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的起點,以人民為中心的高質量發展成為新時代的主旋律,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48次提出“綠色”,涉及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綠色發展方式的轉型等。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要求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形成了“提氣、降碳、強生態,治水、固土、防風險”的總體思路。
在時代的浪潮下,環境產業風起云涌,暗流涌動。這一年,環保督察升級、IPO持續、收并購迭起、環保集團涌現、區域環境治理提速、資源化走熱、綠色低碳有了路線圖、高質量發展駛入“快車道”......
本文通過盤點和梳理2021年以來環境產業的發展脈絡,分析產業背后的邏輯,以期預判2022年以及未來環境產業的十大發展趨勢。
E20年度盤點與預判的特別之處在于,以商業模式為核心,通過描摹各個產業主體這一年的軌跡再建一個“鏡像”。當一個個數據被精準記錄并按照一定的章法進行排列時,瑣碎的表面呈現出另一種意義,未來的趨勢就在其中。
1減污降碳成環保行業關鍵主題
2020年,中國向世界承諾將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2021年“兩會”上,“碳達峰”“碳中和”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引起廣泛關注。碳達峰、碳中和也因其重要性及熱度入選“2021年度十大流行語”。
“雙碳”目標提出后,中央陸續發布重點領域和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和支撐措施,構建起“1+N”政策體系,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比如,《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國務院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關于推進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的通知》、《關于推進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做好“十四五”園區循環化改造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等,從頂層設計上要求全行業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達峰工作。
碳達峰、碳中和政策推進,加快了碳減排、碳吸收、碳市場交易等產業發展。2021年7月,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在上海鳴鑼開市。目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已經成立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組,負責組織協調各地的核算工作。
“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
環保行業天生就是對環境和社會正向貢獻的行業,“綠色低碳”已經成為行業的必然選擇和主要標簽。環保企業紛紛搶占“碳”先機,進行減污降碳。比如,北控水務一方面通過技術創新,降低能源成本,另一方面依靠北控水務已運行多年的北控清潔能源公司,在污水處理池上方加裝分布式光伏裝置,利用光伏這一清潔能源為污水處理廠提供電力;首創環保集團完成了CREATE好氧顆粒污泥、3Rwater未來污水處理兩項重要低碳技術應用,極大降低了水廠資源消耗和碳排放;北京排水集團在全國污水處理行業首家發布了《北京排水集團碳中和規劃》(2021年-2050年)和《北京排水集團碳中和實施方案》,計劃到2025年,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強度較2020年下降20%以上,高安屯再生水廠率先實現碳中和......
提示產業關注
減污降碳成為環保行業一大發展主題。企業的綠色低碳發展能力將成為企業一項重要的競爭力,成為企業對外宣傳的一張新名片,推行減污降碳已經迫在眉睫。
“經濟+環保+低碳”是新價值體系三大標尺。2021(第十三屆)上海水業熱點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低碳水環境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洪臣分析提出了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行業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三大碳減排著力點:對是否應取消化糞池明確態度、對氧化亞氮的控制加大研究力度、對節能降耗重要性的認識提升高度。在新形勢下,應該認識到,多耗電就是多排碳,多耗藥也是多排碳,節能降耗就是碳減排,是排水與污水處理行業最重要的減排手段。
同時,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國家環境保護技術管理與評估工程技術中心主任王凱軍也指出,在甲烷減排和碳中和方面,固廢行業是最具有潛力作出貢獻的行業,應該現在就開始發力。王凱軍老師在“2021年(第十五屆)固廢戰略論壇”上總結,固廢行業可以取得后發優勢,是完全可以在“雙碳”、“甲烷減排“和“負碳”領域做出貢獻的行業!其次,垃圾處理行業要“乘勢而為”,盡快制定加速焚燒建設取代填埋的政策,推動焚燒產業發展。第三,要研究制定有機肥替代方法學,解決分類廚余垃圾出路問題。第四,要重點研究沼渣沼液還田BECCS問題,確定排放因子建立中國碳捕捉、碳封存的方法學。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E20研究院提出了“30·60”戰略的“低碳二十字方針”(節能優先、效率為本、完整周期、系統治理、兩山發力)。E20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產學研中心主任傅濤博士指出,“30·60”目標下環境產業發展的路上又多了一個低碳標尺,能源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生態問題。環保是無害化手段,生態是維持穩定的手段,生態文明是比可持續發展理念更高級別的理論指引,環保正在向生態文明邁進。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