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分布情況
經數據統計,我省人口集聚程度較高的村莊集中在沿海平原地區,共涉及 44 個縣(市、區)、7071 個村莊、1652 萬人口。
內地山區地區則人口集聚程度較低,共涉及 40 個縣(市、區)、7107 個村莊、715 萬人口,具體見表 3-1、表 3-2。兩者在地形條件、人口密度上具有明顯差異,沿海平原地區僅占全省面積的約1/3,而人口數占到總人口數的 70%,人口聚集程度顯著高于內地山區地區。
2.2 環境敏感區域內村莊分布情況
農村地區的環境敏感區域主要包括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質需進一步穩定的主要流域和小流域控制單元、重要海灣沿岸、存在農村黑臭水體區域、接待旅游人口較多區域及高速鐵路沿線等。這些地方環境敏感度高、水環境質量要求高,需要作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重點(見表 2-3)。
2.2.1 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村莊
對飲用水源保護區(含市級、縣級、鄉鎮級)的村莊進行識別和匯總,我省位于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村莊數量為 491 個,見圖2-1。結合《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環境保護技術要求》,應做好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內村莊生活污水處理工作,一級保護區內生活排污口關閉或遷出,二級保護區內村莊生活污水經收集后引到保護區外處理排放,或全部收集到污水處理廠(設施)處理后引到保護區下游排放,尾水形不成地表徑流的地區,可用于土地消納,確保不影響水源地水質。
2.2.2 水質需進一步穩定的主要流域和小流域控制單元內村莊
根據 2018 年主要流域和小流域的水質監測資料,我省部分主要流域和小流域水質尚不穩定,需要加強相關流域控制單元內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共涉及村莊 3424 個,見圖 2-2。
2.2.3 重要海灣沿岸村莊
我省主要海灣主要超標要素是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糞大腸菌群,需要持續推進陸源污染防治,做好重要海灣沿岸村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經統計,共涉及 483 個村莊,見圖 2-3。
2.2.4 存在農村黑臭水體的村莊
相對城市黑臭水體集中、連片分布,農村黑臭水體分布較為分散。根據 2019 年 9-11 月的調查摸底,全省存在農村黑臭水體的村莊有 174 個,部分沿海平原地區農村黑臭水體問題較突出,見圖 2-4。
2.2.5 接待旅游人口較多的村莊
我省農村旅游較為發達,游客對旅游景點和農村的水環境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如果生活污水處理不當或不滿足處理水量要求,將會使旅游資源遭到破壞,需要開展重點治理。經統計,我省接待旅游人口較多(年接待游客人數超過 3500 人)的村莊共541 個,見圖 2-5。
2.2.6 鄉村振興試點村
《福建省鄉村振興試點示范工作方案》明確在全省開展 50 個鄉村振興重點縣、100 個鄉村振興特色鄉鎮、1000 個鄉村振興試點村示范創建工作,要求打造生態宜居新風貌,建立健全村莊人居環境管護長效機制,推進“綠盈鄉村”創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作為人居環境提升的重點,應率先開展鄉村振興試點村,共涉及1000 個村莊,見圖 2-6。
2.2.7 “兩高”沿線村莊
高速鐵路和公路沿線整治是省政府重要工作部署要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作為環境整治提升的重點,應率先開展“兩高”沿線村莊治理,共涉及 586 個村莊。
第三章 形勢挑戰
《福建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提出我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路線有三條:城鎮周邊村莊,通過管網納入城鎮污水廠處理;人口集中和生態敏感地區,建設小型集中處理設施;人口較少村莊和分散農戶,建設三格化糞池就地分散處理。其中,三格化糞池(下簡稱技術路線三)的主要作用是實現糞污無害化處理確保環境衛生,是廁所革命的主要任務。要進一步削減氮磷等污染物、保障水環境質量,需進一步納管接入城鎮污水廠(下簡稱技術路線一)或建設小型集中處理設施(下簡稱技術路線二)開展治理。經過多年持續推動,我省農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但還存在一定差距和挑戰。
(1)農村污水治理水平與廣大農民美好生活需求還有一定差距。我省多為丘陵地區,農村基礎設施特別是排水收集系統建設難度大。近年來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側重在新建改造三格化糞池實施廁所糞污無害化處理實現衛生目標,通過納管接入城鎮污水處理廠或建設村莊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開展處理的比例較少,未能對生活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開展進一步處理??傮w來說,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仍然是農村人居環境最突出的短板,存在著思想認識和資金投入不到位、工作進展不平衡、管護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2)進一步穩定提升水環境質量和消除農村黑臭水體壓力依然較大。我省主要流域和小流域整體水質較好,但還需進一步穩定提升,有必要通過深化治理農村生活污水,協同農業面源污染和工業企業污染防治工作,提升流域水環境質量。同時,根據今年 9-11 月的調查摸底,我省局部地區農村黑臭水體問題依然突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防治農村黑臭水體惡化和反復的重要突破口,解決農村生活污水直排問題,才能根本整治農村黑臭水體。
第四章 村莊劃分
4.1 治理類和管控類村莊劃分
根據地理氣候、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人口集聚程度,科學提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或管控要求。人口集聚程度高、對污水排放有嚴格要求的地區,應通過納管或建設村莊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實施治理,確保達標排放;人口集聚程度低、對污水排放要求較低的地區,可充分借助地理自然條件、環境消納能力等,通過戶廁改造三格化糞池實現糞污無害化處理,尾水排入山體、林地、農田消納吸收利用,實現管控。主要考慮以下因素: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