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國家近年來加大對農村環境的投資治理力度。想要下贏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這盤“大棋”,需要各方要素間的“博弈”。
在“2019(第五屆)環境施治論壇”現場,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國家發改委、財政部PPP雙庫定向邀請專家薛濤對話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戴日成,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征戍,北控水務集團技術總監、技術中心總經理張寶林,中持水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喻正昕及E20特約評論員孫曉航,圍繞農村污水治理之真現狀,從村鎮污水技術標準的適用性、建設、運營、管理、收費、商業模式以及未來發展情況等角度展開探討。此外,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低碳水環境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洪臣也與發言嘉賓展開交流互動。相關閱讀:2019這個大會帶你解鎖與村鎮污水的“戀愛秘笈”
對話現場
村鎮污水治理,痛在哪里?
村鎮污水治理成為當下的熱議話題,目前村鎮生活污水真實的治理現狀到底如何?存在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身經百戰的企業有著最切身的體驗,農村污水治理真的沒那么簡單。
作為最早一批進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市場的水務企業之一,碧水源在農村污水治理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積累了很多實操經驗。戴日成概括了農村污水治理的“幾大難”和“幾大不確定性”。施工整個環節受制于農民導致施工難;農村污水太分散導致運營維護、成本控制比較難;農村污水不是農民付費,而是向政府收費,在收費、進水水質的保證等問題上存在困難。同時,圖紙、投資和水量水質的不確定性也制約著農村污水的發展。
張寶林提到,目前農村規劃遠遠落后于城鎮規劃,編制出來的規劃科學性也較差,建議最好進行現場設計,或者邊設計邊施工。
孫曉航指出,村(鄉)鎮污水痛在行業對這種業態認知不夠、準備不足,決策與實施主體分離、頂層規劃缺位、排放標準過高、單位投資過大導致了今后收費困難等一系列問題。她建議以水環境綜合質量達標為目標,把村鎮污水作為“面源”而非“點源”來實施系統性治理。
相關閱讀:農村污水治理為什么還是繞不開“看著美、做著難”;【解讀】污水治理提質增效 破解我國污水處理發展癥結
村鎮污水治理項目該如何做好?
戴日成認為村鎮污水治理應該采用政府投資、企業化運營模式,財政上有足夠資金支持維護的費用,這樣才能把農村治污的事和習總書記的要求落實在具體行動上。
首創股份進入農村污水治理領域也比較早,王征戍提到,農村污水治理國家有要求,農民有期望,是值得做也應該做的事情。作為商業企業來講,提供有價值的服務應該有合理對應的價值體現出來。農村污水治理是面源治理而非點源治理,因此環保企業應該構建系統性的服務模式,打造體系化作戰能力,為某一個區域內的村鎮提供持續穩定的運維服務,在漫長過程中循序漸進,換取生態環境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王征戍認為,相比水環境綜合治理、海綿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等,村鎮污水治理領域難度并不算是最大的。能不能做好村鎮污水治理,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企業和政府之間能不能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是不是達成了共識;第二,企業是否具備很好的系統構建能力,能否把區域問題研究透,給政府提供性價比高的方案然后落地;第三,企業有沒有技術整合能力,沒有一個技術可以打遍天下,關鍵要根據當地政府的經濟承受能力等條件選擇最適用的技術方案;第四,有沒有持續運營體系。
張寶林談到,2018年~2019年的經濟形勢不太好,北控水務在選擇項目時首先畫出投資地圖,主要圍繞國家“十三五”農村發展規劃展開投資,瞄準長三角、京津冀、南水北調等區域;其次,做好盡職調查,制定合理的實施方案。只有做好盡職調查才能正確引導政府,找出原來招標方案的不合理性。他舉了一個典型案例,北控水務在宜興有一個3000個村20多萬戶的項目,一開始搞以分戶式為主的模式,后來做了一些樣板以后發現根本行不通,很多設施建成以后就沒有進水;再次,戶內改造必須與戶外裝置同步,不然很容易造成“曬太陽”現象;最后,規劃、協調以及與政府溝通協作的能力很重要,建設的時候一定要立足本地隊伍,才有利潤可賺。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目前有三種主流模式:分散處理模式、村落集中處理模式、納入城鎮排水管網模式。究竟該選擇哪一種?張寶林認為,模式的選擇取決于村落形態的分布,而且分散處理模式應該作為村落集中處理模式的補充模式。比如,北方地區農村相對集中,可能一個村設一套到兩套水站大概就能夠解決。南方村落比較小,甚至一個村還被河湖分割成幾片區域。如果都搞集中模式處理,跨河、跨湖費用很高。
喻正昕指出,在選擇項目時,有一個不成文的標準,要看是否滿足“三有”條件。第一,政府有沒有意愿,無論該意愿來自于考核壓力還是行政長官的政績壓力;第二,政府有沒有能力,這里更多指的是項目的支付能力。其中,財政收入是一個衡量標準,看是否可以量入為出。對于一些不是特別發達的地方,可以幫他們爭取專項資金或者地方生態補償金;第三,項目所在地有無資源或者相應的項目基礎。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