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技術、資本是市場發展中的三要素,要想真正把項目做好,需要各方參與共生發展。作為農村污水治理4.0模式的探索者,浙江雙良商達環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商達環保”)董事長鄭展望在“2019(第五屆)環境施治論壇論壇”上講述了商達農村污水治理4.0模式。
以下根據鄭展望現場發言整理:
鄭展望
商達農村污水治理4.0模式
由于農村污水治理有了的新的需求和難題,為了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商達環保作為行業污水治理的先行者,為了更好實現農村污水治理,提出了商達4.0模式。鄭展望介紹,商達農村污水治理4.0模式概況起來主要包含: 4個發展階段、4個潛在需求、4個行業難題、4個行業創新以及4個項目目標。
一、4個發展階段
鄭展望介紹,農村污水治理1.0級階段注重工程思維,2.0階段強調產品思維,3.0階段強調運維思維,4.0階段注重用戶思維,引入商達4.0模式,強調的是真正讓村民有所得,有獲得感。
“我們做農村污水出發點和目標點是村民對你的評分,也就是農村污水治理4.0階段強調的用戶思維,村民說你好,你才是真的好。”鄭展望認為,村民和用戶是農村污水治理發展效果的評委,而不是企業、專家。
二、4個潛在需求
有用。有用要求出水要能達標,達標的難點在哪里?傳統的EPC項目,一般經過3-7天驗收達標,而農村污水更多的是體現在達標率上。這就需要綜合考慮四季水量、水溫、水質的變化等因素。
耐用。耐用要求整個項目工程能長久使用(30年以上)。目前,一體化設備存在許多的問題,比如曝氣盤的脫落,配件更換問題,各種設備的材質 選擇以及厚度,污水終端的使用壽命,出水的效果等等。因此,農村污水治理亟待解決標準化的問題。
好用。好用要求能把設施有效、高效地使用起來。農村污水點多、面廣、量大,運行管理一直是一大難題。成千上萬了站點,如何能保證不出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做到標準化的對標運維。
適用。適用要求經濟性要適合農村。農村污水治理任務重,投資大。規劃設計時就要考慮處理工藝、建設模式及管理方式,各方面都需要符合農村地區的經濟條件:低成本達標、低成本建設、低成本運維。
三、4個行業難題
鄭展望坦言,要做到農村污水治理的4個潛在需求,有許多的難點。當前,農村污水進入新的階段,新時期有新需求。許多地區都采用PPP以及EPC+O的模式,這兩種模式很多需要保證20-30年的使用效果,核心的難點包括 4個方面:達標難、建設難、管理難、資金難。
四、4個行業創新
如何去解決上述4個行業難題?商達4.0方案中提出4個行業創新,即用發酵強化技術解決低碳氮比除磷脫氮的難題;編制《農村生活污水凈化裝置》行業標準建設過程中產品標準化的問題;引入物聯網技術解決點多、面廣、兩大的管理難題;探索4.0模式解決治理方案適用性、積極性等難題。
五、4個項目目標
商達4.0方案中提出4個行業創新,通過這4個方面的創新,達到“做得好、管得好、看得到、獲得感”4個項目目標。
4.0模式的獲得感
隨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的發布,各地都在不斷推進農村治理的治理。鄭展望指出,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就是要整合各種資源,強化各項舉措,穩步有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突出問題治理,讓農民群眾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因此,農村污水治理的首要目標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在做得好、管得好、看得到的基礎上,最終的目標是要讓村民有獲得感。
站點景觀
污水、垃圾等污染物處理設施項目建設中有個“鄰避效應”。商達環保農村污水站點設計的理念是“微園林”模式,主要要求是成本投入低、管理維護方便、站點簡潔美觀等。“微園林”景觀理念應用到項目中,讓農村環境變得整潔,提升村民的獲得感。以改善人居環境作為目標,站點出水達標,整潔美觀,運行無臭味、噪音低。
站點黑臭
站點臭味問題是另外一個需要解決的難題。目前,農村污水處理工藝中許多都有厭氧段。厭氧生物處理中有機物會產生硫化氫等異臭,同時由于產生硫化鐵等黑色物質使得污水呈黑色。商達4.0方案中主要采取2方面的措施,一是優化厭氧工藝段,二是加裝除臭裝置。
站點噪聲
室外的環境噪聲一般分為0、1、2、3、4共5類。夜晚環境下,0類噪音要求小于40分貝,主要適用于療養區等特別需要安靜的區域。1類則要求小于45分貝,適用于以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2類小于50分貝,適用于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3類小于55分貝,適用于工業區;4類同樣要求小于55分貝,適用于交通干線道路兩側區域。一般噪音超過70分貝,就會損害聽力神經。
4.0方案中,根據《農村生活污水凈化裝置》行業標準(征求意見稿)的規定,風機的選型一般控制在 50分貝以內,對于一些功率要求高的站點,一般采用多個氣泵的方式。一些離居民近的站點,進一步加裝隔音裝置。
公眾參與
農村污水治理是一項基本公共需求,村民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的參與,是推動生活污水處理的力量源泉。4.0方案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公眾參與度:規劃設計階段請村民發放宣傳單,了解農村污水治理的必要性;建設階段避開對農田的占用,各方協商確定污水處理管道和終端的走向和位置;運維階段鼓勵村民參與勞務運維,為農村勞動就業開辟新的途徑。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