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水污染,保護水生態,保障水安全,維護公眾健康,《山東省水污染防治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已經對外公布,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明確,直接或者間接排放水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承擔污染治理的主體責任。水環境質量同比改善的地區,由上級人民政府發放補償資金;水環境質量同比惡化的地區,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向上級人民政府繳納補償資金。
關于征求《山東省水污染防治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
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水污染,保護水生態,保障水安全,維護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省環保廳起草了《山東省水污染防治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公眾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和方式提出反饋意見:(一)登陸“山東省政府法制網”省政府法制辦法規規章草案意見征集系統,在線提出意見。(二)發送電子郵件:lititi@shandong.cn。(三)通過信函方式將意見寄至山東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地址:濟南市歷下區省府前街1號,郵編:250011,并請在信封右上角注明“山東省水污染防治條例征求意見”字樣。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18年6月6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2018年5月8日附件:
山東省水污染防治條例
(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
第一章總 則
第一條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水污染,保護水生態,保障水安全,維護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于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河流、湖泊、水庫、運河、渠道等地表水體和地下水體的污染防治。
海洋污染防治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三條 水污染防治應當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目標,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水環境質量負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水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保障水污染防治的投入,統籌解決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改善水環境質量。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水利、衛生、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漁業等部門及主要河流、湖泊的水資源保護機構,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有關水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職責,協助配合做好轄區內飲用水安全、農業和農村水污染防治、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運行等相關工作。
第六條直接或者間接排放水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承擔污染治理的主體責任。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過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和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
第七條 鼓勵、支持水生態修復、廢水深度處理、地下水污染防控、底泥重金屬污染治理等關鍵性技術研究與開發,提高水污染防治水平。
第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水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拓寬公眾參與渠道,并對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監督管理
第九條 實行生態保護紅線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重要水域、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源涵養區等與水生態環境密切相關的重要區域劃入生態紅線保護范圍,細化分類分區管控措施,實行嚴格保護,禁止任意改變區域性質和不符合生態保護紅線功能定位的開發建設活動。
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家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要求和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制定本行政區域的水污染防治規劃和配套方案,并組織實施。
有關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水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的要求,制定限期達標方案,采取措施按期達標。限期達標方案應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并向社會公開。
第十一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河長制,實現湖泊河塘全面覆蓋。
各級河長應當組織、協調、監督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等工作,確保水質改善和水環境安全。
第十二條 省人民政府對國家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對國家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中已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嚴于國家標準的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并可以根據水環境質量改善需要,擴大特別排放限值實施范圍。
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根據水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的需要,可以提出執行嚴于國家和省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特別排放限值,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第十三條 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上級人民政府批準的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結合本地實際組織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的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實施方案。
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實施方案應當明確重點污染物的種類、總量控制指標和需要削減排污量的單位及其削減數量、時限等要求。
第十四條實行排污許可管理制度。按照國家規定實行排污許可管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依法取得排污許可證,并按照排污許可證規定的污染物種類、濃度、排放去向和許可排放量等要求排放水污染物。
禁止違反前款規定,無排污許可證或者違反排污許可證的規定向水體排放水污染物。
第十五條環境保護、水利、國土資源、漁業等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建立健全水環境質量和污染源監測預警體系,加強對重點污染源、重點河流斷面、飲用水水源地等的有效監測,實現監測信息共享。
編輯:汪茵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