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年,我們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重點把握好以下六個方面:一是必須堅決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貫徹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統籌把握好量和質的關系,大力促進生產要素從低質低效領域向優質高效領域流動,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努力在質的大幅提升中實現量的有效增長。二是必須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堅持從政治和大局出發,強化問題導向和底線思維,聚焦金融等重點領域,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瞄準特定貧困群眾加大幫扶力度,確保完成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任務;采取更有力措施加強污染防治,確保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為如期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必須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落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和對外開放的總體部署,繼續發揮好廣東改革開放的窗口作用、試驗區作用、排頭兵作用,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深入推進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攻堅,繼續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率先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努力當好國家參與全球競爭與合作的主力軍。四是必須堅定不移推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堅持全省一盤棋的思路,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優化珠三角、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發展格局,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加快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體相當,加快補齊區域城鄉發展不平衡這塊最大的短板。五是必須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進生態保護修復,不斷優化粵北環形生態屏障、珠三角外圍生態屏障體系,建設美麗家園、美麗鄉村、美麗廣東。六是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大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加快建設教育強省、文化強省、體育強省、健康廣東、法治廣東、平安廣東,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2018年工作安排
今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進出口總額增長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7%;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鎮新增就業11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城鎮化率達70.5%;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2%,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和大氣、水環境質量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
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十個方面工作:
(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加快建設制造強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以制造業為根基的實體經濟上,全面落實《中國制造2025》,出臺建設制造強省的政策措施,促進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實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開展機器人產業發展專項行動,全年新增應用機器人2萬臺左右。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建設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3000家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改造。實施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聚焦攻堅行動計劃,著力引進一批先進裝備制造業龍頭骨干項目。提升珠江東岸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水平。推進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堅決破除無效供給,實施新一輪工業企業技術改造三年行動計劃,引導8000家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深入實施質量強省戰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和對標達標專項行動,實施新產業標準領航工程,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推進質量創新。
大力提高現代服務業規模和質量。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與服務業融合發展,實施現代服務業品牌價值提升行動,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提高到63%。落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10項措施,發展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完善地方金融體系,支持中小銀行、金融控股公司等做優做強,積極打造省級商業銀行,加快建設金融強省。大力發展工業設計,培育3個設計師超千人的工業設計基地,打造珠三角工業設計走廊。加快發展現代流通,強化供應鏈服務,培育10個營業收入超百億元的供應鏈服務企業。大力發展會計、審計、法律、建筑等專業服務業,引導社會力量發展醫療、養老、教育、文化等服務。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發展全域旅游,推進“廁所革命”,完善各類旅游設施和服務體系,推動旅游業大發展。
發展壯大數字經濟。出臺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加快推動共享經濟、移動支付、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模式的大規模拓展應用。實施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千兆光纖進小區、百兆光纖進家庭,推進網絡智能化綜合化升級,建設網絡強省。加快發展大數據產業,建設珠三角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推動5G技術創新應用及產業發展,支持企業參與全球5G技術標準制定。深入開展新數字家庭行動,推動4K電視網絡應用與影視等產業發展,完善4K電視頻道。以珠三角為重點啟動建設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
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對各類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健全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發揮好粵商協商平臺作用,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支持企業聚焦實體經濟做大做強。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稅費成本、要素成本上協同發力,落實好國家“降稅減證提標”3項措施和我省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10項措施。大力培育大型骨干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力爭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企業增加到270家。實施12項軍民融合重點工程,新引導50家民營企業進入軍工生產領域。健全中小微企業服務體系,加快建設高成長企業庫,推動“個轉企”、“小升規”,促進企業上規模。
(二)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創新基礎能力,加快建設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
加快推進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優化“1+1+7”創新發展格局,開展科技資源開放共享、股權激勵、創新人才跨區域流動等先行先試,積極引進國內外大型企業、高水平大學到珠三角設立研發機構。繼續抓好創新驅動發展八項舉措落實。實施高新區提升行動,打造專業園區、智慧園區、特色園區。建設技術創新專業鎮。把廣深科技創新走廊作為核心區域,統籌規劃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政策鏈,加快布局“一廊十核多節點”重大創新平臺,沿穗莞深軸線打造高度發達的創新經濟帶,加快催生一批高成長性科技企業,做大做強創新型產業集群。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