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保護租賃利益相關方合法權益,支持專業化、機構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推進國有住房租賃平臺建設。嚴格落實國家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強化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實行差別化調控政策。加強風險研判,嚴格限制信貸資金用于投資投機性購房,堅決防控房地產領域引發金融風險。
切實維護公共安全。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建設,強化交通運輸、危險化學品、消防、建筑施工、特種設備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堅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大力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實行最嚴格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制度,重點加強學校、農村、網絡訂餐食品安全和食品加工小作坊專項整治。提升災害預報預警和應急指揮能力,完善防災減災工程風險點、危險源排查常態機制,強化自然災害協同救助。
深入推進平安廣東建設。完善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建設,嚴密防范和堅決打擊各類暴力恐怖活動。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開展掃黑除惡和打擊黃賭毒等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深入實施全民禁毒工程和掃黃打非專項行動,推進重點地區行業突出治安問題集中整治。強化信息網絡安全防控,嚴厲打擊網絡犯罪,著力解決網上虛假信息詐騙、倒賣個人信息等突出問題。提升海防管控能力,強化反走私綜合治理。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加強城鄉社區精細化治理,推進網格化管理。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加強綜治信訪維穩工作,健全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積極預防化解勞資糾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嶺南瓜果、南藥、花卉等優勢特色農業,推進畜禽規模高效養殖。落實糧食安全政府責任制,穩定糧食產能。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培育一批知名農產品品牌,創建國家(廣東)種業科技創新中心。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完成8萬畝水田墾造任務,推進占補平衡指標交易。發展農機裝備、設施農業,完善農產品冷鏈物流配送體系。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提升小農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建立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機制。積極發展農村電商、休閑農業、森林康養等新業態,加快“三區三園”建設,鼓勵在鄉村興辦環境友好型企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和農民技能培訓,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全面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落實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實施方案,壓實縣級主體責任,堅持整縣統籌、連線成片推進,發揮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著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生態條件。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開展“萬企幫萬村”行動,吸引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更多向農村流動。加強村莊規劃,全力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年底前粵東西北地區80%以上、珠三角地區全部村莊基本完成基礎整治任務。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加快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和電網、供水、網絡等建設,完善“四好農村路”建設體制機制,建設農村公路3000公里,全面完成農村貧困戶危房改造任務,加強中小河流治理。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發展鄉村旅游,規范發展民宿、農家樂等。加大梅關古道、西京古道等南粵古驛道、古村落活化利用力度。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樹立文明鄉風。
深化農村土地、產權等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鞏固擴大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完善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制度。運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政策,加快推進農村舊住宅、廢棄宅基地、空心村等閑置建設用地拆舊復墾。深入推進“兩權”抵押貸款試點。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推進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深化農墾、供銷社綜合改革,全面完成國有林場改革。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完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擴面提標增品。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建設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促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深入推進精準脫貧。健全貧困戶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完善貧困人口動態管理,落實人盯人、人盯戶幫扶聯系機制,確保幫扶措施更加精準有效。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深入實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等,提高貧困群眾發展生產、務工經商技能。落實教育、醫療、住房等保障措施,促進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確保貧困戶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確保脫真貧、真脫貧。堅持大扶貧格局,辦好廣東扶貧濟困日等活動。扎實做好與桂川黔滇扶貧協作工作。
(八)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美麗廣東。
堅決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下更大決心,采取更有力措施,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強化區域聯防聯控,務求取得更大成效。全面落實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確??諝赓|量持續改善、達標天數比例達90%以上。全面落實河長制和湖長制,完成廣佛跨界河流、茅洲河、練江、小東江、楓江等重點流域綜合整治階段性任務,加快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統籌推進韓江榕江練江水系連通等工程。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大江大河和重要湖庫水質保護,加快飲用水源保護區規范化建設。推進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和綜合治理。新建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15座和污水處理設施20座、配套管網5000公里以上。開展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實現省級環保督察全覆蓋,完成省以下環保監測監察執法機構垂直管理改革,嚴格環境監管執法。
持續推進生態保護和建設。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控制線劃定工作,開展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體制改革,推進黨政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扎實推進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完成造林381萬畝,促進生態公益林擴面提質,加快建設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推進礦山采石場復綠400公頃。加快以濕地公園為重點的珠三角綠色生態水網建設,新建濕地公園28個,恢復嶺南水鄉風貌。提升廣州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建設水平。持續推進雷州半島、茂名露天礦等生態修復。實施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行動計劃,加強海岸線整治修復,實施重點海域陸源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規范海域海島使用管理,加快美麗海灣建設。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