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注重方案、忽視細節
在控源截污中,會根據黑臭水體整治指南編制整治方案。目前,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統被認為是完善合流制的一項有效措施,這也是國內外改造舊城區合流制排水系統的常用方法,即在臨河岸邊建造一條截流干管,同時在合流干管與截流干管相交處設置截污井和溢流井,對污水進行截流。晴天和初期降雨時,所有污水被截流進入污水廠;當雨量增大到混合污水流量超過截流干管的輸水能力后,部分混合污水經溢流井溢出排入水體。但現實情況中,該系統會受截污井、拍門、截流閘等很多因素的影響,設置不合理,溢流污染嚴重,該收的污水沒收到,該溢流的雨水沒溢流,還會導致城市內澇等一系列問題。這些細節才是控源截污成敗的關鍵所在,在實踐中往往是沒有處理好。
1.6 注重建設、忽視管理
自國務院發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發布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以來,各城市人民政府迅速行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各城市基層完成了黑臭水體的普查工作及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方案的編制,啟動了相應工程建設,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建設完后維護管理沒跟上導致管道堵塞和破壞,污水溢流的問題還很嚴重。據對廣州排水管道的檢測,排水管道基本都有淤泥沉積,多的占到管道的2/3,甚至完全堵塞。近年來由于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地鐵、地下管廊等加快實施,但施工破壞的排水管道不少,導致污水排放困難。再者對污水廠及管網的運行水位沒有具體的調度要求,為了減少污水廠的能耗,管網往往高水位運行,雨天溢流污染嚴重,凡此種種,都是導致水體還黑臭的問題及根源。
1.7 注重實施、忽視效果
指南指出,城市黑臭水體的整治應按照“控源截污、內源治理;活水循環清水補給;水質凈化、生態修復”的基本技術路線,其中控源截污和內源治理是選擇其他技術類型的基礎與前提,說明除控源截污后,內源治理是如此重要。目前,內源治理除了垃圾清理、水生植物和岸帶植物清理外,關鍵的是河涌(流)淤泥的清理,它是清除內源污染的根本。根據指南,清淤可用機械清淤和水力清淤等方式,這些方式均是帶水作業,水下作業難以控制效果、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這些都是清淤效果不佳的原因。
2、改進措施
2.1 系統建設
參照《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重新核定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的范圍,只要是黑臭水體,均應按指南的要求編制整治方案,并實施整治。以流域水系為單位劃分黑臭水體整治的范圍,編制“一涌一策”的整治方案,不管是城市、農村、還是農業等的生活污水、工業污水、禽畜養殖業污水還是散亂臟的污水,均要納入收集范圍,實施治理。廣州在黑臭水體整治中,按指南的要求,不但把城市建成區截污納管工作從新梳理一遍,還按流域開展“洗涌”、“洗樓”行動,對以前難以清理的河道兩岸的違規或影響水環境的所有建構筑物、砂石場、煤場、水泥攪拌站等進行了清理,對河道兩邊樓宇的排水管道進行排查,尤其陽臺排水管,實施雨污分流,對每個排出河涌(流)的排水口進行標示等,不留死角,實現全流域的截污納管。
2.2 集散結合
污水集中處理是污水處理的主要方式。一直以來,各個城市基本采用這種方式,規模效應和便于管理是其主要特點。以前的污水廠的管理主要是人工控制,分散式的污水處理廠需要更多的管理人員和更高的管理成本。但隨著科學技術和遠程監控技術的不斷發展,無人值守已在各個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大型污水廠的規模效應和管理就顯得不那么重要,建設分散式的污水處理廠可以通過采用遠程監控實施可視和可控操作來進行管理。因此對于管網難以建設(距離長、無法拆遷等)的地方,應調整規劃,采用分散式就地處理,達到解決污水出路的問題。同時分散處理還可把處理后的污水作為就近河涌或水體的補水水源,達到雙贏的目的。
2.3 協調設計
在規劃層面,應做好管網和污水廠協調設計的規劃,合理確定截污倍數,合理確定污水廠處理規模和初雨處理規模,做到收集來的污水和初雨全部處理,不形成集中溢流及對局部水體的污染;在新設計截污管或污水管道時,應校核已有管道在當前狀況及規劃狀況下的過流量,是否滿足上游來水量的要求,在不滿足的情況下,應計算它們的差值,并根據差值設置調蓄池,暫時儲存無法排放到下游的污水量,待到下游可以過流時再排入下游管道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對于已存在上下游管道不匹配的管網系統,應進行重新梳理,增設調蓄池;對于已截污到污水廠的溢流污染及初雨,應盡快建設與它匹配的處理設施,減少污染物在污水廠附近的集中排放,造成水體的污染??傊獏f調好上下游的水量關系,防止污水中途溢流及最后集中溢流,給水體帶來集中污染。
2.4 控制面源及溢流污染
面源污染在城市建成區是比較嚴重的,在對點源進行截污后,面源是污染河涌水體的重要污染源,面源污染在很多城市還沒有得到控制,尤其對于感潮河道的城市,面源污染物排到水體后,由于潮水的漲退,無法順利排入大江大河,會一直在河涌中來回往返,集聚河涌中,最后導致河涌水體黑臭。為了減少面源的排放,不管是合流制排水管還是雨水管,都需要建設初雨及溢流收集的調蓄池,對于沒有位置建設的地方,可通過沿河道邊或中間建設大排水通道調蓄池(也可稱大型渠箱)來達到調蓄池的功能;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用來作為調蓄用的大排水通道調蓄池在旱季時是不允許污水排入的,在雨季時才能起到調蓄的作用;當然需要對污水管道進行檢查或維修時,也可借助大排水通道調蓄池來進行排水。目前廣州為了解決這些初雨污染及溢流污染,分別建設了東濠涌深隧、石井河截污渠箱、馬涌涌底渠箱等項目。另外一個控制面源污染的方法是采取“海綿城市”建設技術,通過提高不透水地面透水性能,增設雨水調蓄設施,鼓勵加大雨水回用力度等,有效減少暴雨徑流量并降低雨水徑流中的污染物濃度,從而削弱對水體的影響。
2.5 注重細節
在大方案已定的情況下,細節決定成敗,對于截污井、溢流口、拍門、截污閘門、截污堰等一定要從標高、收集污水、排放雨水等多方面考慮,截污井的污水管口可以增設限流閥,控制截污倍數,截污閘采用下開式閘門,控制污水的排放,拍門、閘門等設備的安裝一定要平衡,尤其是拍門,方能起到相應的作用。雨水排放口標高應不低于原有的合流管,且不小于原來的合流管,當設有拍門在排出口時,應計算有效的排出口面積,該面積不得小于原來排水管的面積。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