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通環境通過不斷地研發和實踐,逐步摸索出一條獨特的黑臭水體治理路線,既拓展了主要業務范圍,又開辟了新的工藝。恒通環境技術支持工程師牛玉強的這篇論文,刊載于《亞洲環?!?017年第11期。
1、黑臭水體治理現狀
城市水體黑臭問題是現階段最主要的水環境問題之一,由于公眾關注和政策與考核的雙重施壓,我國對黑臭水體的治理已經刻不容緩。2016年2月18日,住建部和環保部聯合發布了全國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清單,標志著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拉開大幕。目前來看,由于城市水體黑臭成因復雜、影響因素多,整治任務系統而艱巨。在落實“水十條”解決黑臭水體及水環境綜合利用的道路上,有很多困難等待政企雙方尋求解決之方。
目前,國內治理措施依據是《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指出的基本技術路線:“控源截污、內源治理,活水循環、清水補給,水質凈化、生態修復”等綜合措施治理黑臭水體?!笆濉币詠恚覈诤诔羲w治理方面做出了許多努力,但因存量較大,黑臭水體的問題并未得到根治,可見黑臭水體的治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目前我國黑臭水體“存量”巨大,距 “水十條”要求較遠,治理迫在眉睫。
2、治理方案的制定
在系統分析城市黑臭水體水質水量特征及污染物來源的基礎上,結合環境條件與控制目標,篩選技術可行、經濟合理、 效果明顯的技術方法,初步確定黑臭水體整治的技術路線,預估所需的工程措施、工程量和實施周期,預測水體整治效果,形成黑臭水體整治方案。由于河道水系錯綜復雜、千變萬化,所以必須做到“一河一策”專項治理。具體流程如下:
2.1污染源調查
點源調查:主要內容包括污染物來源、排放口位置、污染物類型、排放濃度及排放量,以及上述指標的時間、空間變化特征。
面源調查:主要內容包括城市降雨、冰雪融水的污染特征及時空變化規律,城市下墊面特征,畜禽養殖類型及其污染治理情況等。
內源調查:主要內容包括水體底泥厚度、顏色、嗅味及主要污染物特征;岸邊垃圾、水生植物及其腐敗情況等。
其他污染源:主要內容包括城鎮污水處理廠尾水超標、工業企業事故性排放、秋季落葉等,通常屬于季節性或臨時性污染源。
2.2環境條件調查
周邊環境特征:主要內容包括黑臭水體周邊建筑群特征、城市道路和交通情況、水體沿岸其他基礎設施情況等。
水文條件:主要內容包括水體的位置、邊界范圍、水面大小、水位和水深、流速及流量,以及與周邊水系的連通關系等。
水體岸線硬化狀況:主要內容包括硬化岸線和河湖床的面積、硬化厚度、硬化類型等。
其他:需調查的內容包括黑臭發生時段、持續時間、百姓投 訴情況、影響居民人數等,同時可選擇性調查水體的化學需氧 量(CODCr)、總氮、總磷、水溫、pH、表觀污染指數(SPI)等指標。
2.3整治技術選擇
城市黑臭水體的整治應按照“控源截污、內源治理;活水 循環、清水補給;水質凈化、生態修復”的基本技術路線具體實施,其中控源截污和內源治理是選擇其他技術類型的基礎與前提。相關技術包括:1)控源截污技術:截污納管、面源控制;2)內源治理技術:垃圾清理、生物殘體及漂浮物清理、清淤疏浚;3)生態修復技術:岸帶修復、生態凈化、人工增氧;4)其他治理措施:活水循環、清水補給、就地治理、旁路治理等。
我們認為,各地應結合黑臭水體污染源和環境條件調查結果,系統分析黑臭水體污染成因,合理確定水體整治和長效保持技術路線。黑臭水體整治方案應體現系統性、長效性,按照“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的理念,通過整治工程的全面實施,綜合考慮城市生態功能的系統性修復。另外,需考慮對已黑臭水體本身的凈化,原則上整治工程實施后的補水(含原黑臭水體)水質應滿足“無黑臭”的水質指標要求。選用清淤疏浚技術,應安全處理處置底泥,防止二次污染。
3、恒通環境高效快速治理黑臭水體系統
3.1技術背景
目前對于短期內無法實現截污納管的污水排放口,以及無替換或補充水源的黑臭水體,往往通過向黑臭的水體中投加鐵鹽、鈣鹽、鋁鹽等藥劑,使之與水體中污染物形成不溶性固體,沉淀至河床底泥中,以達到改善水質的方法。這種化學絮凝處理技術雖見效快、效率高。但化學絮凝處理技術存在撒藥不均勻,攪拌不徹底,反應不充分,藥劑浪費嚴重的問題,導致這種技術的應用有很大的局限性。原因是目前沒有很好地投藥設備和水上攪拌設備,河道治理中只有用小木船人工撒藥,不攪拌,致使藥劑與水接觸不均勻,不徹底,反應慢,反應不充分;只能通過加大藥劑量,凈化水體,無形中增加了藥劑的費用,大量的藥劑又造成二次污染。
針對目前問題,北京恒通國盛環境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恒通環境)研發了一套裝置,可以均勻地將藥劑投入水體中,并快速均勻攪拌,很好地解決了上述技術的弊端問題。
3.2恒通環境黑臭水體快速凈化系統
3.2.1技術方案
該處理系統由船體、攪拌裝置、加藥裝置、動力裝置四部分組成,其主要部分為攪拌裝置,它即有攪拌作用、又兼有充氧功能;設置在船的后面,通過萬向桿與船體相連。加藥裝置為均勻投藥設備,碳鋼材質,由儲藥箱、轉動手柄、螺旋桿組成,設在船體尾部。動力裝置為一臺發電機為攪拌裝置提供動力。船在前進時,將高效水處理藥劑通過螺旋加藥裝置,均勻的投加到攪拌裝置附近,利用攪拌漿葉槳的快速攪動、水的上下翻滾,使藥劑快速的與污水充分混合反應,污染物快速絮凝沉淀,水體凈化達標。該系統很好的解決了目前“就地處理”方法上人工撒藥不均勻、無攪拌和攪拌不充分問題,從而藥劑使用量大大減少,藥劑費用降低;另外攪拌漿葉的快速轉動,將空氣粉碎成微小的氣泡,均勻的向水體充氧,大大提高了水體的溶解氧量。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