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新材料產業
(1)發展目標
力爭到2020年,新材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4000億元。
(2)產業布局
“十三五”時期,新材料產業打造“一核四區”布局。“一核”:以高新區為核心,重點發展化工新材料、功能玻璃及玻纖材料、金屬材料等領域,打造全市新材料產業研發中心聚集區。“四區”:以東岳氟硅材料產業園、新型氟硅材料產業園(高青)為依托重點發展氟硅材料;以齊魯化工區為依托重點發展聚氨酯、烯烴新材料及芳烴新材料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以淄川新材料園區、周村區為依托重點發展高端耐火材料等無機非金屬材料;以臨淄區稀土新材料產業園區為依托重點發展稀土材料。
(3)發展重點
——化工新材料。以齊魯化工區“一區四園”、東岳氟硅材料產業園和新型氟硅材料產業園(高青)為載體,依托齊魯石化重點發展通用樹脂改性材料和專用料、工程塑料和塑料合金、合成橡膠、塑料制品等;借助飛源集團氟硅上游產品優勢,依托東岳集團產業配套優勢和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優勢,延伸氟硅產業鏈條,在鞏固新型制冷劑、聚四氟乙烯等產品國內優勢地位的同時,繼續建設膜材料工程中心和生產基地,圍繞新能源、新環保對氟硅材料的需求,加大有機氟、有機硅下游產品開發力度,形成多品種、系列化、規模化,占領行業制高點;依托華安新材料,重點發展新一代環保制冷劑,拉長氟化工產品產業鏈條,提升氟產品品質和聚氟化工產品生產水平;依托藍星東大、一諾威重點發展聚氨酯產業鏈,在鞏固聚醚、預聚體等傳統優勢的同時,打通或引入環氧丙烷環保新工藝,加大聚氨酯下游產業的開發;依托海力化工,做大做強ABS、尼龍6、尼龍66等產品,完善聚酰胺產業鏈條;依托魯華泓錦、齊隆化工碳五碳九產業規模和技術優勢,提高原料分離及產品綜合資源利用率,大力研發碳五碳九下游精細化工產品生產技術,實現由大宗向高端的轉變。
——功能玻璃及玻纖材料。依托金晶集團、中材龐貝捷、耀微玻纖、卓意玻纖、新力玻纖等優勢企業,加快離線Low-E玻璃與在線Low-E玻璃工藝、技術、裝備研發及產業化,做大做強鋼化玻璃與夾層玻璃。強勢推動太陽能玻璃快速發展,鞏固超白浮法玻璃市場領先地位,發展TCO導電膜玻璃市場,逐步發展TFT-LCD液晶玻璃基板。玻璃纖維向深加工領域轉型,重點發展電子紗、風電用高模量玻璃纖維、超細玻璃纖維針基布,以及純玄武巖針刺氈、PPS和PTFE復合濾料、炭黑行業專用濾袋、PTFE濾料、PTFE覆膜濾料等。重點抓好LOW-E節能中空玻璃項目、汽車節能玻璃生產項目、袋式除塵用改性超細纖維復合過濾材料項目、玄武巖纖維紗及布項目、高性能電子級玻纖薄布項目等重點項目的建設。
——先進陶瓷和陶瓷新材料。著力解決重點基礎材料產業面臨的產品同質化、低值化等共性問題,推進重點基礎材料產業的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實現重點基礎材料產品的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綠色高效低碳生產,提升我市陶瓷新材料產業整體競爭力。重點以國家工業陶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依托,完善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步伐;創建國內一流的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檢測平臺、標準及信息平臺、工程化研究及驗證平臺;依托硅苑科技、中材高新、淄博工陶等企業,做精現有產品,主要包括熔融石英陶瓷制品、微晶耐磨氧化鋁陶瓷制品、氧化鋯陶瓷、碳化硅陶瓷、高壓電瓷等產品,對現有生產線進行工藝流程改進,進一步提高生產的自動化、機械化水平。對模具、生產工藝進行優化改進,降低原材料消耗浪費,研究開發高效、節能、高精度的后期冷加工技術;研發一批應用于新能源、新環保等領域的新產品,圍繞高溫氣體凈化行業、水處理等行業,研究開發功能性脫硫脫硝陶瓷膜材料、煤矸石制備煤層氣井用低密高強壓裂支撐劑等產品;突破一批關鍵技術,主要包括高性能、高純度粉體制備技術,催化劑與陶瓷膜耦合一體化制備技術,大尺寸、高性能片式陶瓷批量化低成本生產技術,氧化鋁、氧化鋯異形結構件的注凝成型制備技術,水基非塑性漿料的注射成型技術等。
——高端耐火材料。依托魯陽股份、魯中耐材、山東耐材、淄博工陶、磊寶鋯業、淄博嘉騰等骨干企業,做大做強鎂鋁尖晶石復合免燒保護管、金屬連鑄中間包板坯耐材、超高壓等靜壓成型高致密鉻磚、玻璃窯爐供料道用燒結α-β氧化鋁磚等新型鋼鐵行業耐火材料、高檔玻璃熔鑄耐火材料;積極發展不定型耐火材料、石油/頁巖氣壓裂支撐劑、精密鑄造材料、剛玉莫來石制品、紅柱石制品、鋼鐵消耗耐火制品、滑板磚、氮化物制品、特殊耐火制品;鞏固發展陶瓷纖維摩擦材料、氧化鋁纖維針刺毯等綠色新型耐火材料。重點建設高堿觸控玻璃用功能陶瓷新材料項目、鎂鐵鋁尖晶石磚生產線項目、石油/頁巖氣壓裂支撐劑項目、硅鎂質及熔斷石英新型耐火材料生產線項目、陶瓷纖維制品產業升級項目等。
——人工晶體材料。扶持科恒晶體、晶鑫晶體、薩菲爾晶體等龍頭企業,面向光伏新能源、電子信息等領域加強應用開發,重點在大尺寸高質量非線性光學晶體LBO、藍寶石晶體及襯底、壓電晶體、閃爍晶體等領域做大做強。重點抓好藍寶石晶體材料生產線項目、2英寸氮化鎵單晶基片項目等建設。
——新型膜材料。依托華夏神舟、正華隔膜等優勢企業,著力在國家重大需求的水處理膜材料、特種分離膜材料、離子交換膜材料領域解決產業化關鍵技術難題,重點培育發展氯堿離子膜、燃料電池隔膜材料、PVDF超濾/微濾/納濾膜、鋰電池隔膜、ETFE建筑膜、超耐候性綠色大棚膜、太陽能/風能儲能電池膜、太陽能電池封裝膜、氣體分離膜、電器保護膜、防水透氣膜等產品,抓好氯堿工業用全氟離子膜項目、功能膜用聚偏氟乙烯(PVDF)樹脂項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片及其復合管道等下游產品項目建設。
——稀土材料。依托包鋼靈芝稀土、加華新材料等企業,重點發展永磁電機、核磁共振以及新能源汽車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稀土拋光材料、稀有金屬電子靶材、汽車尾氣催化劑用高性能稀土催化材料、液晶顯示器背光源(LED)及特種光源用稀土發光材料等。優先發展滿足航空航天、軌道交通設備、汽車等應用要求的輕質高強度稀土鎂合金、稀土鋁合金材料,工程機械用耐磨特種稀土鋼,空調及電工用稀土銅合金材料及器件。重點抓好高分散窄跨距納米級稀土拋光粉生產項目、電子用環保靶材項目、稀土鎂合金材料項目、絕緣耐磨抗氧化特種合金材料項目建設。
編輯:李姝樂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