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推廣綠色生活方式
倡導消費方式生態化。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建立綠色采購制度,鼓勵使用節能、節水、節約資源和有利于保護環境的產品以及再生產品,節約使用辦公用品,鼓勵政府采購產品百分百為節能環保產品及環境標志產品。鼓勵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建立用能、用水定額管理制度。鼓勵餐飲、娛樂、賓館和交通運輸等服務性行業提供充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產品和服務。鼓勵公眾購買和使用節能、節水、再生利用產品,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提高公眾節能電器普及率及節水器具普及率。以天虹、夏商等流通企業的創新能耗管理為示范,帶動流通領域節能減排,引導綠色消費。
倡導生活方式生態化。鼓勵公眾選擇公共交通、自行車、步行出行,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爭取達到綠色出行占市民出行方式64%及以上的目標。推廣節能環保型汽車,在全社會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規劃建設一批低碳示范社區,鼓勵公眾合理控制室內空調溫度,減少電梯使用,節約照明用電。
鼓勵新建住宅小區、公共服務設施按照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規劃和環境衛生設施的設置標準,配套建設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設施。穩步推進地下綜合管廊,不斷提升地下管線集約化建設和運營管理水平,形成可示范、可借鑒、可推廣的試點經驗。統籌發揮自然生態功能和人工干預功能,加快實施海滄、翔安海綿城市試點項目建設和老舊小區、城市道路改造試點。
通過社區教育、學校教育提高垃圾分類的示范效應,鼓勵居民參與到垃圾分類行為;提高公眾的參與意識,建立卓有成效的宣傳體系和明確清晰的宣傳策略;提高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強調家人和鄰居的行為示范作用。廈門市在提高宣傳力度的同時,應該通過正確的分類標識和示范,引導提高居民環境保護意識。
(三)鼓勵公眾積極參與
1.拓寬渠道引導公眾
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作用,廣泛開展生態文明公益活動,積極引導、培育和扶持環保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設立生態文明建設公眾論壇,引導環保志愿者扎實有效推進生態公益活動。建立完善環境信息公開制度、違法行為有獎舉報制度、政府重大決策聽證制度等,拓寬群眾監督渠道,廣泛聽取意見、匯聚民智,建立政府部門與公眾、企業有效溝通的環保協調機制,維護公眾行使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2.開展各類生態創建
充分調動各部門、各行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主體作用,開展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示范活動,開展生態文明機關、鎮街、社區、企業、學校、醫院、家庭等創建活動,提高全民的生態文明素質。深入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全面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創建工作,大力開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建設,積極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鎮、村,落實創建責任制,實現生態文明共建共享。統籌全市海洋經濟發展、資源利用、生態保護、文化建設,建設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形成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創建的嶄新格局。發揮廈門市區位優勢和自然生態環境優勢,全面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建設,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共建共享生態文明成果,增強生態文化活力。全面開展國家級、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加大生態環境和旅游資源的保護力度。注重生態旅游業發展過程中的公平性、持續性、協調性和共同性特點。不斷完善生態旅游區設施,提高生態旅游示范區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3.推進示范基地建設
加強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機構和民間環保志愿者組織的協調與配合,建立和完善環境保護的公眾參與機制建設生態文明宣傳教育示范基地,完成國家、省、市各級環境教育基地的各項指導、創建、推薦及評審工作。制訂創建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的資金配套、獎勵等激勵機制政策。構建全社會廣泛參與的生態文明建設宣傳教育網絡。
第四章 重點項目
圍繞廈門市生態文明建設“十三五”規劃目標、重點領域和主要任務,應扎實有序地開展生態文明建設重點項目,協調社會、經濟、文化發展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的關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的全面落實。根據需求,從實際出發,重點實施五個方面151項重點項目。各項目的建設內容、完成時間及責任單位等見附表(廈門市生態文明建設“十三五”規劃重點項目表)。
第五章 保障措施
廈門市“十三五”生態文明建設專項規劃的實施需要一系列體制機制改革和創新予以保障,在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組織領導機制的基礎上,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規劃與相關規劃的銜接,落實重點工程項目,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責任考核制度,并根據廈門市的生態環境狀況,制訂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相關政策措施,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
建立生態文明建設“黨委領導、人大、政府、政協等各負其責、部門聯動實施、統籌協調推進”的工作機制。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副組長,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推進實施各項生態文明建設工作。
二、抓好貫徹落實
明確各部門在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中的責任分工,細化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工作方案,落實到具體的責任部門。各部門根據自身情況,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創新性并存的重點工作方案。各部門之間要加強協調合作,實現工作目標的有效落實。
加強規劃間的銜接,實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總體規劃、環境總體規劃、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等“多規合一”,建立空間治理體系。促進經濟發展目標、社會用地指標、城市空間坐標、環境質量指標、生態文明建設指標“五標銜接”,落實“五位一體”發展戰略。推進各類規劃在空間上整合,探索建立空間層次、規劃內容和行政管理協調一致的規劃體系。切實推進、嚴格落實《廈門市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廈門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2014-2017)》《廈門市生豬養殖污染防治專項行動計劃(2014-2017)》等行動方案。充分利用規劃、國土、發改管理信息平臺,融合城市環保功能區劃、海洋功能區劃、城市公共設施等規劃,實現城市在生態環境條件約束下科學有序發展。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