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9-01-28 21:41
來源:
作者: 薛濤
快速發展時期。第二階段是耳熟能詳的特許經營時代,即PPP 1.0時代。在這個時代,兩個文件非常重要,第一個文件2002年12月,基本算2003年,就是住建部《關于推進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改革的意見》,打開了水務市場化的大門。還有一個重要文件是2010年 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意見》,促使一大批水務領域的企業得以上市發展。此外,企業端還有一些典型事件:康達環保2003年江蘇豐縣污水廠BOT項目,中環水務2003年由上海實業控股有限企業、中國節能環保集團企業聯合出資設立。
這個階段內,我們E20正式啟動了第一屆水務評選,帶領大家重溫15年前第一屆水業十大影響力企業榜單,上榜企業分別有首創、威立雅、深圳水務、中法水務、北京排水集團等等企業,很多企業的大力支持是E20持續下去的重要力量來源。我們向第一屆水業十大影響力企業致敬,多年來隨著馬太效應的加劇,我們的十大影響力企業榜單逐年的變動并不是很劇烈,但是最初的榜單對比今年的十大影響力榜單,卻只有四家企業依然持續保持在十大影響力企業的行列,他們是首創、中法水務、桑德和中環保水務,我們也祝愿其他企業能夠再次奮發圖強,重歸榜單。
后發展時期。到2014年是總所周知的PPP2.0時代,以及PPP帶來的多元競爭格局。“水十條”的出臺,PFI黑臭水體,城市水環境新的商業模式引入,產生了很多重要的變化。(鏈接→ 通源環境奚姍姍:河道底泥無處可埋,何不考慮資源化?)
從企業端可以明顯看到這些變化,工程企業 、園林企業借著PFI的新規則沖擊了傳統投運公司的領地 (鏈接:薛濤演講實錄: PPP萬余大數據揭秘PFI影響下水務市場大變局),其他新進入者也有卓越的表現:比如三年前,博天從煤化工領域全面進入市政領域,雙軌作戰,并與2017年成功上市(鏈接→ 趙笠鈞:與美相伴 向美而行);中持股份2017年上市(鏈接→ 中持邵凱:系統創造環境價值 為中小城市實現環境夢);東旭藍天在2017年在各種業績榜上嶄露頭角(鏈接→ 東旭藍天盧召義:新時代背景下,環保企業如何變革突破?);嶺南園林2018年更名為嶺南股份,整個水務行業的競爭格局將愈加激烈(鏈接→ 閆冠宇:嶺南股份對于“水+”的思考與實踐)。
我曾經認為,在水環境領域,如果有黑臭水體治理,還是傳統環保A方陣投資運營企業占據絕對優勢。(鏈接:規范之下PPP應走向何方——再定義PPP里的運營)但是,在第一眼看到這張表的時候卻出乎意料!左邊圖片按照金額劃分,右邊按照項目數劃分,發現A方陣企業正積極進入水環境領域,從水環境領域(含景觀類)到績效約定類水環境領域,市場份額(按投資額)從27%變為34%,市場份額(按項目數量)從21%變為29%,可以看出他們的優勢一下變得很明顯;同時可以發現,在水環境領域中,園林企業、建筑型央企、工程企業都拿到了幾乎均等的份額。
山重水復
以生態文明為導向的價值體系下,水務市場空間超萬億
進入第二章,今天上午的論壇劉世錦老師講到中國經濟將進入中速發展階段,隨之水務投資必將進入中速發展。(鏈接:劉世錦:中速增長平臺背景下的綠色發展)依然看到,在“生態文明”、“兩山論”、“組織機構改革”等等關鍵詞的背景下,環境領域即將面臨一段小陽春的爆發時期。
如餅圖中數據顯示,各個領域都對環境治理的需求提出了極大的需求:“后十三五”時期,水環境領域中水環境治理的10000億需求以及村鎮污水1200億需求,提標改造1000億需求,傳統市政領域新增項目機會的需求及提標改造需求中供水部分需求700億元,以及污水需求超1900億元。
新建項目還看水環境治理,傳統市場較穩定
傳統市政供水新建機會700億,污水新建機會740億
首先,來看傳統市政領域的市場機會分析。第一看供水,可以發現,在供水領域中新建的項目機會與行政級別成反比,在鄉村、建制鎮潛藏著巨大的項目機會,但這些項目并不好做。再來看污水,我們對市政污水建設的余量部分進行研究發現,現有中小城市污水處理能力比例依然弱于大城市,中小城市尚有40億市場機會釋放;再看縣城的市場機會,按照《“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來看,至少還存有700億元市場機會。
另外,王家卓專家在早上會議中提到,目前的管網建設尤其是運營管理水平有所滯后。(鏈接:王家卓:城市水環境治理的現狀、6個問題與10個發展方向)根據統計數據,城市污水排放量增速是4%,但是管網投放的增速是13%,原因有兩點:第一,很多管網需要更新和新建,滿足黑臭水體的治理要求;第二,當污水設施廠網進入鄉鎮,往往管網的投資占比大于城市污水處理的常規比例。在污水圖右側可以看到20年來在城市與縣城兩種污水處理廠建設情況對比,在不同的波段,例如1998年到2003年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增量更多,但是在2008年前后,縣城帶來更大的增量,2013年以后,城市再次占據上風,2016年到2017年以后,縣城污水增量又開始出現增加的態勢。(鏈接:縱觀“后十三五”水務大熱點,把脈PPP模式新趨勢)
編輯: 程彩云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并兼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