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4-09-09 10:23
來源: 綠谷工作室
作者: 全新麗
最近有一條消息:凱發新泉自來水(灌云)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底價人民幣24814萬元。這個自來水公司雖然還有凱發的名號,但只是一點歷史的遺跡,實際上它跟新加坡凱發(Hyflux)公司已經沒有關系。
凱發的名字再次在行業里出現,讓人想到這家業已敗落的世界水處理名企曾經的輝煌。不管是在東南亞、中國,還是中東、北非市場上,這家公司在海水淡化、自來水、污水處理以及膜技術領域都盛極一時。
目錄
林愛蓮與凱發:孤兒企業家的傳奇與終結
01 幾年掙扎,終被清盤
02 棄嬰不自棄
03 新生水廠
04 海水淡化
05 決策失誤
06 不是國企,沒有救生圈
07 新加坡政府“零元購”?
08 欠下散戶9億新元
09 員工關于林愛蓮的私人記憶
10 凱發在中國
11 在中國的尾聲與新生
12 國際化經驗和教訓
最近有一條消息:凱發新泉自來水(灌云)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底價人民幣24814萬元。這個自來水公司雖然還有凱發的名號,但只是一點歷史的遺跡,實際上它跟新加坡凱發(Hyflux)公司已經沒有關系。
凱發的名字再次在行業里出現,讓人想到這家業已敗落的世界水處理名企曾經的輝煌。不管是在東南亞、中國,還是中東、北非市場上,這家公司在海水淡化、自來水、污水處理以及膜技術領域都盛極一時。
凱發和它的創始人林愛蓮,遭遇了與某些中國同行類似的步步登高和一落千丈,成功的情由和失敗的原因雖不盡相同,但從時間點和內外因素上看,居然有宿命般的巧合。
01幾年掙扎,終被清盤
企業存在內在的崩潰趨勢,很少企業可以例外,無論它曾經多么輝煌,都會過時,暴露局限,被推到歷史的角落,乃至被埋葬。只是巔峰市值580億美元的凱發,崩潰來得有點意外,有點早。
最早從2015年開始,這家公司就已經陷入危機,開始甩賣水務資產(比如2015年將在中國的部分資產出售給啟迪水務,2016年將一些中國項目出售給云南水務),希圖斷臂求生。
2018年5月,難以為繼后,凱發集團與旗下五個子公司向新加坡高等法庭申請了司法保護,在司法保護禁令期內,凱發及其子公司會免被起訴、接管任何產業和清盤等。
這其實是凱發自己提出來的,這樣的司法保護給了它兩年期限,自我重組。
在這期間,只有對集團業務繼續運作非常重要的項目它才會付款,以保存現金,同時只能以重組其債務和業務為核心開展工作。
凱發開始了自救之路,和潛在投資人四處接洽,希望能從印尼、馬來西亞、中國、美國等國得到“白衣騎士”的援助,但每次看似充滿希望的談判都以失敗告終。
2020年11月,新加坡高等法院不愿再等,通過了由七家銀行債權人(其中包括一家中國銀行)聯合提出的申請,將凱發集團交由司法管理人接管。
因為按照新加坡法律,沒有進入司法清算之前是不可以肢解這個公司的,需要整盤重組,但是凱發盤子太大,沒有投資人有那么多資金,所以后來就進入清算。
在這個階段,新加坡清盤官第一個動作就是讓原來的董事會包括董事局主席林愛蓮卸任,由香港保華顧問公司接管。凱發集團總部的所有員工,只保留一個財務、一個IT,其他員工全部離職。相關內容宣布之后,一兩周時間公司全部清空。
2021年7月,奮力掙扎三年后,凱發集團終究難逃清盤的命運。而它的締造者林愛蓮因違反新加坡《證券與期貨法》和《公司法》,被指控犯罪。
2023年5月,林愛蓮被加控多項新罪名。新加坡商業事務局、金融管理局和會計與企業管制局發表聯合文告,又對她增加三項抵觸《公司法》的控狀,指她沒有履行身為公司董事的職責,連續三次批準公開未經審查的財務報告。
如果罪名成立,正在被取保候審的林愛蓮難逃牢獄之災,她可能被判處最高7年監禁。同時她還被自家公司凱發起訴,稱其涉嫌疏忽和違反信托義務,要向她索賠至少6.9億新元。死亡的枷鎖如何套上了這家全球著名水務公司的脖頸?需要從頭說起。
02棄嬰不自棄
一個被遺棄的孤兒,經歷偉大的冒險,創立不世的功業,林愛蓮和凱發的故事其實是一個非常勵志的故事。這個故事在中文網上現在依然流傳,基本版本大同小異。
1961年,林愛蓮出生在馬來西亞一個并不富裕的小鎮,一出生,便被父母親遺棄在當地的一家醫院,成了孤兒。她的生身父母一直是個謎。
編輯: 李丹
E20環境平臺合伙人 綠谷工作室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