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干旱給南方多省的生產生活帶來巨大挑戰,一場海嘯引發了日本福島核電站的系列危機,一次污染造成了杭州城萬人搶水的“空前盛況”。水,早已不是一種簡單的資源或商品,牽一發而動全身,生態循環、能源安全、社會生活、國家安定……水早已融入生活點滴,時刻彰顯著巨大的影響力。
13日上午,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工商委員會(簡稱PECC中國工商委員會)邀請多位專家召開“水資源與能源安全”相關主題沙龍,就我國水資源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等問題展開深入探討。與會專家包括PECC中國工商委員會副主席王利文、世界能源理事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副秘書長李隆興、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處長吳瓊、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華高萊斯國際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忠等。
“我不關心中國內戰、瘟疫、騷亂、蕭條或者其他所有類似的問題。因為經濟都可以從這些問題中復原,唯一無法復原是水,如果中國不解決自己的水問題,就不會再有中國故事。” —— 羅杰斯
自古以來,許多大城市均依水而建,因水發展,水,不僅僅以調節劑、清洗劑的身份出現,更是人民生活、社會發展的必需品。隨著人口的不斷攀升,原有水資源呈現出供應緊張的局面,加大污水處理力度,推進再生水、跨區域跨流域調水應運而生。應對水危機,既需開源也要節流。傅濤坦言,有關水的問題,不僅僅是量的問題,更是質的問題,甚至是上升到經濟層面的問題。因水價較低,大量耗水企業由國外向國內轉移,低價占據我國寶貴資源的同時,也對整體經濟結構帶來消極影響。無論是從優化產業結構的角度出發,還是站在資源合理利用的立場,制定新的水價監管辦法、加大水資源管理力度都是題中之義。
對于造成我國水危機的原因,李忠進行了詳細分析:缺乏統一完善的組織機構,不能及時反應進行統籌設計;相應的制度基礎薄弱,群眾節水意識同樣有待提高;單一技術一統天下,歷史性的反思出現斷層;全局思考的精英人才匱乏等。他總結,微觀技術難以解決宏觀問題,應對水危機,需要政府以戰略眼光在教育、法制、監管等多方面切實展開工作。
“由于人類基因中攜帶的‘自私、貪婪’的遺傳密碼,人類對于地球的掠奪日盛,資源正在一點點耗盡,人類不能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所以,不能將賭注放在一個星球上。” —— 霍金
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吳瓊處長介紹,未來1-2年內,“節能”問題仍將是國家站在戰略高度極為關注的問題。技術層面解決資源問題治得了病救不了命。面對危機,我們必須自問:人類幸福是否完全依賴于技術進步?在探究水問題的道路上,尋找合理的價值觀、幸福觀等精神文化層面的思索同樣不可或缺。
在應對資源問題時,人們往往容易犯下“高度控制”的錯誤,將所有東西都緊緊抓在手中,試圖以控制的方式改變自然,李隆興表示,人類在這方面已經付出很大的代價,不僅造成運營、維護成本的大幅抬升,更對整個生態帶來難以修復的影響,瑪雅文化遺址圖倫古城(Tulum)的過度開發已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王利文感慨,“克制貪欲、遵循規律恐怕是我們必然的選擇”。
王利文表示,“用科技手段影響生態循環,只能得到局部高效的結果,對整個社會問題的緩解效果有限”。水資源管理,需要強大的技術力量為支撐,更需要清醒的理性思考為依托,需要數字化的模型為根據,也需要哲理類的反思為向導。多管齊下,才有望達成預期目標。
編輯:成楊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