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國家環境保護部的消息稱,15日,環保部與中國銀行簽署了《關于支持環保產業發展的合作備忘錄》,共同支持中國環保產業和企業的成長。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肖鋼在此間表示,未來中國銀行將進一步加大對有效益的低排放低污染項目、環保技改項目、環保設備、環保產品和環保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通過其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平臺、全球化的服務網絡以及多樣化的業務產品,為環保企業發展提供全面金融服務,促進環保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和項目的順利實施。
據介紹,近年來,中國環保產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整體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環保產業總體規模迅速擴大,已經基本形成了門類齊全的產業體系。
2008年,全國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1.41萬億元,占當年GDP的4.7%。其中,節能產業2700億元,資源循環利用產業6600億元,環保產業4800億元,就業人數達2500多萬人,其中再生資源產業的就業人數達1800萬人。
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15日表示,據初步預測,“十二五”期間環保投資為3萬億元以上,其中,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行費用將達到1萬億元左右。在政策推動下,中國環保產業在未來一段時期仍將保持年均15%~20%的增長率,預計“十二五”期間環保產業產值可達4.9萬億元左右。
吳曉青同時表示,就當前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而言,尚不能完全適應節能減排工作的需要,環保產業發展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開展。
據此前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的介紹,目前中國節能環保產業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產業發展滯后,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大量的廢棄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利用,節能服務產業規模較小;創新能力不強,低水平重復生產的企業多,生產設備和產品的企業過多,從事技術研發和服務的企業過少;產業集中度低,排在前十位的水務公司污水處理能力僅占全國的20%左右;管理能力薄弱。
更主要的,是環保企業目前在市場融資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困難和問題。
“金融機構對環保企業貸款不積極,這是最主要的問題。”駱建華稱,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機構往往愿意投資給高回報的產業,而大多數環保企業目前還處于中小型規模,僅僅是保本微利,銀行一般都不愿意提供貸款。同時商業銀行貸款利率高、周期短,也難以適應城市公用環境基礎設施行業設施的收益低、周期長的特點。
但吳曉青相信,“金融投向將成為影響環保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可以預計,綠色投資將成為今后我國投資戰略調整的必然選擇。”
他解釋說,把環保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來發展,不僅是改善環境質量、實現長遠發展的重要抉擇,而且是調整結構的現實任務。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的加大,一些傳統的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將會逐步萎縮,而環保產業將隨著節能環保技術的大量開發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當前形勢下,金融機構投資環保領域既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也會得到良好的回報,是雙贏共贏之舉。”吳曉青說。
編輯:張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