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開幕的水業技術論壇圓滿結束了,但是那些專家的發言并沒有落幕。8月4日下午,中國水網記者采訪了水質方面專家劉文君教授。
劉教授在講演中提到了中國的水質現狀,并分析了2007年7月1日開始生效的新《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的特點。在新舊標準對比中,新標準增加了71項指標,修訂了8項指標。劉文君說這就加強了對水質有機物、微生物和水質消毒等方面的要求,新標準統一了城鎮和農村飲用水衛生標準,也基本實現了飲用水標準本身與國際接軌。
但是在分析的過程中,他還提出了自己的擔憂——新標準有了,大家能不能做到卻是另外一件事情。
我國水質前景不容樂觀
劉文君教授對中國水網記者說,根據這么多年的判斷,在將來的10年內,水源的水質不會有什么根本性的好轉。這些和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現狀是密不可分的。目前,我國還處于一個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經濟發展模式在短期內不會有什么好轉,并且我國還是要以經濟發展為主的。他認為在經濟落后時期,把經濟發展放在第一位是沒有錯誤的。環境污染只能盡力去避免,不過有時是不可避免。
現在,國家開始真正的重視環境保護,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我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也到了要保護的臨界點。
因為不同的歷史階段,有不同的歷史任務。在我國經濟落后時期,以經濟發展為主的方針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發展過程中也產生很嚴重的后果。事實上,中央對污染的治理也下了很多決心。但是在這個特殊的階段,還是有些一手硬一手軟。環境保護方面有點偏軟,那么經濟發展偏硬。他說主要因為GDP的考察指標是各地政府要遵循的。
從現在來講,我國要改變這種經濟發展模式,落實科學發展觀,調整產業結構,是非常正確的做法,但是落實它,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例如產業結構的調整,污染的控制,都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他認為十年都很難完成。另外,他還補充說,這還是一個很樂觀的估計。
即使產業結構調整和控制污染后,大家想要水體恢復到原來的水質,是很困難的。因為我國河流的污染,低于3類水體的占60%,低于3類水體的湖泊和水庫占70%。這是一個很大的比例,即使要保持這種狀況,控制不排放污染的情況下,恢復水體,也需要很長的時間。例如說武漢爆發過藍藻的東湖,治理過程中把周圍的餐館等都關閉,也僅是從劣五類到五類。劉教授認為這已經很不錯了。官廳水庫也經歷了這個過程。即使水質有所好轉,但是要達到飲用水標準的三類以內,還是很難。因為底泥中還有很多污染。特別是大型湖泊,是很難清理掉。目前還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事情。
新標準只是及格線
在新標準出臺后,全國的飲用水水質要達到這種標準,是很困難的。因此在現階段在在水源水水質短期內不能根本改變的情況下,供水體系要想辦法提高水處理工藝來提高水質。這樣政府就需要對自來水廠的技術改造增加投入。我國已經在飲用水處理技術方面進行了長期的研究,但要做比較,從技術經濟的因素來選擇我們合適的工藝。這也是劉教授在開始提到的擔憂,我們能不能達到標準的要求。
新標準是達到了國際標準,但是對地方政府來說,這還只是一個及格線,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例如在美國,水質的濁度規定是1NTU,特殊情況下可以到5NTU。但美國的很多水廠這個指標實際上都是低于0.1NTU。在芝加哥的中湖水廠參觀時工作人員說明了原因。他說國家標準是根據全國的情況來定,而不是根據芝加哥的情況來制定,那么要考慮落后的地區也達到這個標準;其次是標準制定基于美國現在的水質條件、健康標準。由于技術水平有限,也包括儀器水平的有限,可能有很多危害健康的東西他們還沒意識到。這樣的話,水廠能夠把水處理的越好,就越放心。還有是芝加哥把濁度降低到0.04,從經濟上來講,也花不了太多的成本。例如藥劑,增加一點成本水廠就能很放心,何樂而不為?
劉教授對中國水網記者說,他一直對過于強調經濟指標有些擔心,大家太在乎于水處理成本增加的那一點錢上,而對水質提高后的好處認識不足。但是大家在其他地方都很愿意花錢的。例如修路,建房、車子,手機等,其實我們也應該投入點錢去提高水質。假如我們真正把錢用在提高水質和水廠改造,而不是用在其他地方,老百姓肯定也很樂意。
例如我們買桶裝水來說,一噸水要花約500塊錢,自來水最貴也才3.7元一噸,大多數地方都是1塊多錢一噸。每噸水花幾毛錢就能改變我們的水質,何樂而不為呢?
改善管理體制
劉教授認為,要使老百姓喝的水好,就要改變我們的管理體制。前段時間有報道說某市的自來來能直飲,頓時議論紛紛。而當時的水只是出廠水達到了標準,但是到達用戶的水龍頭就是有疑問了。
另外,中國的水質信息處于不公開的地步,老百姓沒有知情權。這些因素對自來水體系人員就沒有什么壓力,因此對水質的要求就是達到標準就可以。還有一個因素是傅濤博士說的很多都是自己單位測水質,外人不知是怎樣的水質。
在我國的管理體制中,通常自來水入戶后是由物業來管,不歸自來水公司的范圍。如果自來水出了問題, 自來水公司會去解決,但是入戶后的水質的保證責任應該在物業。實際上,在10年前水質專家就呼吁強調龍頭水,也就是入戶后的自來水。現在新標準就強調到了這點,要求龍頭水達到標準。
劉教授對中國水網記者說,公開水質是大勢所趨,例如深圳就有水質發布的試點,現在還有沒有完全推開。還介紹說在美國,用戶都能得到每個月的水質表和水費。如果水質有問題,政府會通知大家。
還有一個問題是水行業沒有進步,不能把問題講清楚。劉教授說“報喜不報憂”是中國人的習慣
但是對于這點,行業是有責任的。“存在問題要是說出來,領導不重視那是領導的責任;我們不說,這就是我們的責任。”劉文君說到。
(中國水網 杜會嬌)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