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綠皮書八:讓污水排放標準在行業改革發展中歸位

時間:2007-04-02 17:36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王洪臣 陳珺 謝曉慧

評論(

4月2日,中國水網發布《綠皮書八》。本文根據2007年3月22日召開的第八次水業高級技術沙龍的討論整理而成,該綠皮書主要執筆人:王洪臣、陳珺、謝曉慧。

綠皮書八:讓污水排放標準在行業改革發展中歸位

一、 污水處理排放標準是影響城市水業發展的關鍵標準

我國水環境標準體系可以分為水環境質量標準、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水環境基礎標準、水監測分析方法標準和水環境標準樣品標準五類。在這五類標準中,污水處理排放標準是非常關鍵的標準之一,污水處理排放標準的寬松與嚴格,直接決定著水環境質量的水平和用水質量的高低,也關聯著污水處理行業的發展。

在北方等缺水地區,降水和客水的量越來越少,污水處理量在逐漸提高,水環境容量越來越小,污水處理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當地的水環境質量。

同時,污水處理排放標準的制定非常復雜,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約,與污水處理工藝的技術水平、排水戶污染物的排放強度、水環境和再生水質量要求、污水處理運行費的可用量、水質監測以及評價的方法密切相關,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   污水處理排放標準也直接影響者污水處理設施的投資和運營,間接關聯污水處理的收費和管理。

合理地制定污水處理排放標準對于污水處理行業的發展以及建設和諧水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 逐步升級的污水處理排放標準體系推動了污水處理行業的發展

我國的污水處理排放標準經歷了從《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88)、《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水污泥排放標準》(CJ3025-93)、《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96)及《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的發展歷程,每個標準都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污水處理事業的發展。

 《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水污泥排放標準》(CJ3025-93)對BOD、COD、SS有要求,對氮、磷及衛生學指標沒有要求,該標準基本沒有考慮環境的需要,在更大程度上是處理標準,而不是排放標準。但標準的實施對當時的污水處理建設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96)提出了對氨氮和磷酸鹽的要求,對于我國及早展開脫氮除磷工作的意義很大,并促使相當多的污水處理廠必須進行脫氮除磷,同時也催生出具有我國特點的倒置A2O工藝。而且,該標準的實施對于污水處理廠的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是目前最新的標準,較《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的系統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均有較大程度的提高。該標準分四級標準,在實際工作中主要執行一級B標準,提出了總氮的要求,對氨氮和磷的要求作了調整,明確地提出了衛生學的指標。

三、 當前污水處理排放標準與污水處理工藝的技術水平不相適應

 目前,國內城市污水處理廠無論已有或新建,普遍達不到GB18918-2002標準。這其中重要原因包括工藝本質特性、設計水平和運行水平在內的綜合技術水平不能滿足要求。由于GB18918-2002標準是強制性標準,在可研評審、環評審批、環保驗收、日常監管、效益審計等行政工作過程中,對于標準的爭論總是不了了之,造成大量行政資源浪費。

 此外,地方標準與國家標準的銜接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如《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11/307-2005)規定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排入Ⅲ、Ⅳ、Ⅴ類水體的,執行GB18918-2002的一級B標準;《上海市污水綜合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對于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排放標準仍然執行GB18918-2002;《廣東省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對城鎮二級污水處理廠出水的COD一級標準要求40mg/L,氨氮放寬至10mg/L,磷酸鹽為0.5mg/L。但事實上,當前的工藝技術水平難以滿足這些排放標準的要求。

 中國的經濟和建設處于高速發展時期,每一個城市或地區的工業規模、產業結構、城市建設布局時刻都在變化,加上節水及調整水價等因素,導致進入處理廠的污水流量、污染物種類及濃度嚴重偏離設計條件,影響達標。這些變化對排放標準的影響不能忽視。中國的高速發展應還持續相當長時間,而標準修訂周期一般為5年,對于處于快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城市污水處理行業,這種周期也許應該更短。

四、 當前污水處理排放標準與水環境質量標準有很大的差距

 在中國的絕大部分地區,尤其缺水地區,排放標準遠遠不能滿足水環境質量的需要。大部分流域、地區或城市的水環境,環境質量處于劣Ⅴ類,污水或經處理排放的污水成為這些水體的主要入流,即使執行嚴格的一級A排放標準,仍為劣Ⅴ類。

 讓昆明湖、大明湖、東湖、玄武湖、西湖回到Ⅲ類水體成為當地城市追求的目標;讓白洋淀、南四湖、洞庭湖、鄱陽湖、鏡泊湖回到Ⅲ類水體是這些地區追求的目標;讓三江三湖回到Ⅲ類水體是中國的追求目標。由于水體等級的下降,《北京市地表水環境質量評價技術規范(試行)》已將地表水很現實地分成十類進行評價。

 在當前的水體等級與水環境質量標準有很大的差距的狀況下,水環境質量標準在某種意義上已經脫離了實際。嚴格執行污水處理排放標準是為了嚴格地執行水環境質量標準,而水環境質量標準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脫離了實際,排放標準因此由強制性標準退化為“奮斗目標”。

五、 當前污水處理排放標準與運行成本不相適應

 污水處理排放標準的執行,必然要影響到污水處理運行成本的高低;同時污水處理成本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污水處理廠能達到何種處理程度。如果嚴格執行排放標準,采用完全硝化+化學除磷+消毒+外加碳源+其他措施,將使直接成本增加30%~50%。

 目前,東部地區污水處理費征收水平在每立方米0.9元~1.5元,基本滿足嚴格達標的需要,西部地區征收水平偏低。

 隨著中國各地財政收入的快速增加,地方公共財政的規模已經很大,相信完全有能力支撐住水污染治理費用。

六、排放標準的合理性與監測及評價方法高度相關

污水處理的排放標準不僅包括排放限值的問題,還包括采樣方法、分析方法、執行評價方法。 采樣方法包括瞬時樣、24小時時間比例混合樣、24小時流量比例混合樣。不同的采樣方法所得出的標準值沒有可比性。執行評價方法有很多類,對于不同的項目應執行不同的評價方法。在歐盟內部,絕大多數成員國對排放標準的氮、磷指標采用水樣的算術平均值(如年均)來做為標準。

對于在短期內可能導致環境問題的指標,如水體中氧氣的消耗、衛生學問題或美觀問題,應該采用最大值標準;長期才能導致環境問題的指標,如富營養化、生物積累等問題,采用平均值(如年均)更合理。

對于不同規模的污水處理廠也應該有所區分,小型污水處理廠對環境的影響較小,從建設、運行管理的角度而言,也沒有必要做的很復雜,排放標準可適當放寬;對于大型污水處理廠,對環境的影響較大,應適當嚴格。

七、 污水處理排放標準是環境管理的選擇

一般而言,技術應該推進管理體制的改革,技術的進步有益于管理方式的轉變。污水處理排放標準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而在更大程度上是管理的選擇,是管理國家環境問題的管理者的選擇。

現行污水處理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不僅是政府管理者、標準制定者、污水處理設計運行者之間妥協的產物,而且體現地域、規模、時段、濃度與總量四方面的差異。其問題的根源在于國家錯位的環境管理體制。反映出國家環境管理部門“一刀切”的管理思維:對環境問題管的太多,管的太死,賦予地方的權力太少。這種管理思維付諸實施的結果就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亂”。要從根本上改變標準暴露出來的問題,就必須改變管理思維。環境管理者應本著科學務實的精神,從水環境保護和實際應用的角度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標準。

八、 讓排放標準在行業改革發展中歸位

未來的排放標準,不僅應該充分體現科學的環境管理思維,也就是明確國家和地方政府各自的管理職責,而且應該建立在綜合考慮的基礎之上。

首先,由于各地經濟發展水平、水環境容量的不一致,環境問題千差萬別,采用統一的污水處理排放標準難以治理好當前的水環境問題。因此,國家的主要責任不在于制定具體的標準數值,而在于建立一套完整、科學、合理的標準建立體系和方法,由各地因地制宜地制定排放標準。即,一方面,由國家應該制定基本的、比較寬松的標準,而非具體的標準。寬松的標準并不意味著不利于保護環境,寬松的標準有利于地方具體的排放標準的制定和執行。另一方面,國家應加強地方制定標準的權力,幫助地方制定

其次,污水處理排放標準應該對排放者——處理者——使用者全系統進行考慮,全面分析這三者的相互影響關系,制定出經濟技術水平的可行的排放標準。對排放者,標準要考慮對那些大量排放工業廢水、垃圾滲濾液乃至嚴重影響污水處理廠穩定運行的企業實施規范與制約。對處理者,標準要考慮污水處理的特點,尤其是生物處理的特點,七天或更長時段的水質監測值能更好的反映出公共處理設施的運行狀況。對使用者,要考慮污水最后的使用目的,污水回用及景觀補水的要求等。對于北方干河沒有補充水的地區,如何在標準中反映,標準也應該有所考慮。 

另外,污水處理排放標準不是產品標準,因為污水處理的產品沒有消費者,污水處理是公益事業,對公益事業標準的評價不能只看幾個簡單的數值,還要包括對采樣方法、執行評價方法的深入調查和研究。政府還應引導行業協會、學會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調查這幾年標準執行的反饋情況,積極參與到標準的反饋調查及修訂工作中。這些工作對于標準的制訂或修訂非常有意義。

編輯:謝曉慧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