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引入市場機制是破解環保難題的關鍵

時間:2007-03-08 13:21

來源:中財網

評論(

  全國人大代表、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提出--
  記者林春霞北京報道 環保和節能問題是近年各界人士關注的熱點。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認為,引入市場機制是治理環境污染行之有效的辦法。
  南存輝說,近年我國對環境污染的治理越來越重視,但是環境改善的情況仍不容樂觀,大氣、水、噪聲、固體廢棄物等方面的污染還相當嚴重。治理環境污染,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任務仍很艱巨。實踐證明,治理環境污染單靠政府投入是不夠的,需要動員社會各界的力量,特別是用市場機制動員企業的力量,有助于環境的改善。
  南存輝指出,單靠政府投入治理環境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投入資金有限,設施建設滯后。一些地方迫于環境狀況逐漸惡化的壓力,各級政府不斷加大對環保的投資,但投入金額十分有限,杯水車薪。目前不少小城市沒資金建垃圾污水處理廠,垃圾只能靠填埋,有的甚至連填埋的場地都沒有。
  其次,是體制上的束縛。以"政府行為"為主導的環境保護方式往往帶來對政府的依賴,不利于調動企業和社會公眾對環境治理的積極性。有些企業認為環保就是政府的事,人為地減少對環境保護的投資,以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以環境為代價換取企業的收益。
  此外,缺乏經濟激勵機制。目前不少地方實行"誰污染誰付費"的模式,但收取的費用標準很低。一方面使政府需要大量的資金來彌補運營成本;另一方面,使得排污企業寧愿交排污費,也不愿意采取治理措施。實際上沒有真正做到"誰污染誰付費"。
  還有,政府執行力度有限。當前靠政府來保護和治理環境,靠政府投資,靠政府來監管和營運,導致政府治理環境的權力過大,難免產生腐敗的行為。
  南存輝分析認為,引進市場機制是破解環保難題的一個重要手段。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在政府宏觀調控下,將環保產業化和市場化,將外在的環境成本內化為企業的成本,是一種理想模式。
  可以采用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即"建設-運營-移交"模式,引入民間資本建造垃圾焚燒發電廠。就是政府出讓一段時期的垃圾處理項目的經營權(一般為25年),并制訂優惠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對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進行投資、建設和經營。企業在規定的經營期限結束后,將項目經營權無償移交給政府。政府則無償提供垃圾處理建設場地,負責全部場地的"四通一平",并給垃圾處理企業支付垃圾處理費,而政府可以向城市居民征收垃圾處理費,實現誰污染誰付費的模式。垃圾發電成功后,將由政府收購全部發電量。項目運營期間,政府減免企業運營稅費,協助解決市場化運作中的有關政策處理和協調工作。
  BOT模式不僅會降低政府投資和管理風險,同時使充沛的民間資本找到了新的投資方向,使民營企業進入到公益型的基礎性環保設施的投資中來。
  南存輝認為,破解環保難題關鍵在于政府的引導,他建議政府:一要轉變觀念;二要出臺優惠政策,對從事環保治理的企業在稅收上給予減免,征用土地適當放寬政策,財政上給予適當補貼;三要建立激勵機制,對投資環保并作出貢獻的企業和人士,給予物質和精神鼓勵,并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編輯:全新麗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