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朋友,我們桂林市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世界著名的山水風景城市。水是桂林山水的靈魂,保持和發展桂林山環水繞,城市在水中的風景。多年來在國家和自治區的支持下、幫助下,桂林市以漓江和環城水系為重要,對城市規劃中的江河和環境進行綜合治理,有效的提高了城市環境保護的質量。
那么第一個方面就是實施水環境的整治工程,改善水環境的綜合質量。為了對水環境的綜合整治,在桂林這個城市中我們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所以規劃先行,在1998年經過國務院批準,原桂林市和桂林地區我們合并以后相繼完成了一系列規劃工程,確定水環境保護建設的近期目標,落實規劃控制。
城市建設特別重視濱水建設,嚴格控制城市建筑高度和體量。我們根據一系列目標開展了持續水發展的保護工程。并列為全國第一個水環境保護試點。實施兩江保護工程:我們通過江、湖清淤,顯山露水等措施,開發我們的湖泊,恢復了環城水系風貌,重塑水系景觀,建成貫穿整個城市的公園。兩江工作的實施從根本上改善了桂林的中心生態環境,完善市中心的城市功能。2006年我們兩江景區獲得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加強這個水利基礎設施優化水域水資源的配置,由于氣侯等各方面的原因,漓江風景區的水量相差比較懸殊,由此引發了很多的問題。從90年代開始,桂林引進了適合的資金,實施了漓江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在漓江流域及其沿岸進行污染治理和水土保持等一系列工程,明顯提高了漓江水環境的質量。
我想第二個環境就是加大水環境的保護力度,改善城市生態環境。長期以來,桂林市為保護漓江這個旅游資源,控制城市發展規模,限制工業發展,關停一大批污染企業。當然城市的發展受到的一定的制約,但是桂林市仍然堅持依法治水,努力防止先污染后治理這種情況的發生。在農村也大力發展以沼氣和小水電來解決農村居民生活問題。抓好大型水源地上游水土的保持工作,擴大生態修復工作等一系列工作。在城市,我們特別加強水功能區和入河排污口的監督管理,實行污染物排放的總量控制,改善水環境。
對雨季污水溢流到漓江,啟動了瓦窯河一系列工程。我們重點做了很多的工作,一個是對工業污染進行控制。在80年代為了保護漓江的水質我們桂林關停了很多污染嚴重的企業。漓江的水污染得到了初步的控制,水質也有好轉。第二是加大企業的監管力度,推進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建設節約型社會。水資源循環利用有效的保障了漓江主要河流的水量和水質,那么在節約用水的基礎上,關鍵是加強污水的處理和社區的建設,提高污水處理能力。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桂林已經投入3.86億元,完成市區污水收集、污水處理、垃圾填埋一系列設施的建設。現在全市污水處理能力達到20萬噸每天,全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75%。我們特別加強對用水大型企業的污水處理,推進水環境的綜合利用。另外就是加強旅游設施和相關企業的廢水整治。廢水及其游客排泄物不直接排入漓江。對旅游發展和增長迅速的餐飲和美容美發等企業進行全面的綜合清理,一方面由企業采用節水措施,另一方面要求企業對廢水先做預處理再進入城市的污水管道集中到污水處理廠,這樣大大提高了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經過多年努力,桂林的城市山水這種生態環境得到較好的保護,水資源,水環境也逐步得到改善,近年來漓江水質基本上達到一二類水質標準,是全國水質保持最好的河流之一。城市水域功能區的水質達標率連續多年達到百分之百,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多年來大于96%,自來水水質綜合合格率高于99.97%。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桂林山水依然保持了山清水秀的自然之美。吸引了很多旅游者。2005年桂林接待的旅游人數超過200萬人次。
世界水大會是對水資源和水環境建設和保護開發利用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的大會,桂林認真學習和借鑒經驗,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扎實工作,為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護桂林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謝謝大家。
(中國水網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編輯:謝曉慧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