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廣東省政府召開了全省建設節約型社會工作會議,會議提出要“大力抓好節約能源、節約用水、節約和集約用地、節約原材料、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循環經濟,以最少的能耗獲取最大的效益”,并明確節水是廣東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前些年,廣東水利專家嘔心瀝血從事農田灌溉改革,每年節水約15億立方米以上,農田節水效益相當顯著,大量的農業節水正是為了確保城市用水,農業節水讓城市人嘗到甜頭。
然而,廣東是全國城市化進程最快的省份,近年來節水城鄉一體化已成大勢。進入21世紀以來,面對勢不可擋的城市化進程,廣東調整了治水戰略:近期將實行跨流域區域調度水資源,建立蓄、引、提、排、灌、供、用協調統一網絡的全省性流域、區域城鄉一體化的水資源優化配置體系;采取綜合性措施提高水源利用率,建立節水灌溉面積占有效灌溉面積六成、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提高到7成以上、生活用水形成體現市場調節特征的水價制度、城市節流優先和治污為本的全民節水型社會;通過跨流域調水實現全省水源供需平衡,西江走廊占全省水資源量的一半以上,利用西、北江等大流域水資源豐富優勢向用水緊張地區調水,完善現有跨流域調水工程,新建水源水庫和調水工程合理配置水資源;山區丘陵區重點抓坡地改造工程,建設雨水集蓄和微型水利工程等多種措施解決人畜飲水難題;沿江地區營建低污染高耗水工業,沿海地區建以冷卻水為主的工業;水質型缺水地區大力發展耗水低、清潔生產技術、資本密集型產業和第三產業;粵東粵西沿海諸河區以及北部山區發展節水灌溉和高效農業,限制大耗水農業灌溉、工業項目;盡快實現農村節水保城市,區域性水資源余缺全省統一調配。
有水利專家指出,節水在廣東已不再有城市和鄉村之分,所不同的是根據目前存在著水源性、工程性、浪費性、水質性四大類型的缺水狀況而各有側重。農村主攻水源性、工程性缺水的開發利用,城市重治浪費性、水質性的缺水;農村從大局性的開源節流入手,城市則從諸如抽水馬桶、煮飯洗碗等細微處節約;農村從水源的量上保障,城市在水體的質上優化。,可見,廣東邁開城鄉一體化節水型社會新步伐顯得尤其迫切。
(南方網 通訊員 粵水婷)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